概念化方式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4:02: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180页(483字)

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

卡根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一个事物所具有的特性、功能是多方面的,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也是多层次的。按事物本身具有的不同属性、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可以采取数种分类方法,按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来分类,也可以对同一事物按其不同侧面采取多种分类方式。概念化方式不仅受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特性、功能的制约,更受到分类主体(给事物分类的人)的年龄、文化水平、个性偏好等因素的制约。实验表明,学前儿童倾向于采取功能——关系方式对事物进行分类,也就是根据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或功能关系而将它们归于一类。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倾向于采用分析方式(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成分或细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或总括方式(根据事物之间的共同关键特性进行分类,或者说因为某些事物隶属于某一上位概念而将它们归为一类)。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概念化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的偏好而非能力。而且,概念化方式存在着文化差异。人们常用的概念化方式有以下几种:分析方式、总括方式、功能——关系方式和功能——位置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