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澄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义和团大辞典》第164页(1011字)
【生卒】:1845—1900
【介绍】:
清政府官员。
原名癸身,字竹筼,又字竹筠,浙江嘉兴人。1867年(同治六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曾先后出任顺天、四川乡试考官。1880年,以侍讲升用,并加二品顶戴,任出使日本国大臣,因父亡未行。1883年服阙,补侍讲。次年,充出使法、德、意、荷、奥五国大臣,后又兼出使比利时大臣,曾辑《外国师船表》,疏请加强海防。1887年,丁母忧归国守制。1890年服阙,复出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大臣。
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帕米尔地区萨雷润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许景澄代表清政府据理交涉,相持三年,最后只得同意维持现状。中日甲午战事后,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将通过《马关条约》割占的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许景澄洞见沙俄此举系”怀自便之心”,德国则“挟责报之意”。
1896年,专任出使德国大臣。次年,奉调回国。
又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兼任工部左侍郎、吏部右、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管学大臣、督办关内外铁路等职。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蔓延至京津地区,5月28日,许景澄急电直督裕禄,惊呼义和团将至丰台,责其速调军驻扎保护。6月中旬,团民进入北京,列强以“保护使馆”为名,调军入京,许景澄等两次往晤各国公使劝阻援军,未果。
许景澄与袁昶敦请荣禄设法“先清(京)城匪,再图外匪”。
6月16日,许景澄在第一次御前会议上,明确反对与各国开战,以为“无论是非得失,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事”,“一旦宣战,后果不堪设想”。会下,拜谒荣禄,请他通筹全局,阻止事态恶化。
并与袁昶上书清廷,力陈对义和团“必中国自剿,乃可免洋兵助剿”,建议责成荣禄“以便宜从事”,准其对团民“格杀勿论”。在第四次御前会议上,慈禧决定对列强宣战,并令许景澄向各国使馆递交照会,许景澄情急之下竟“牵帝衣而泣”,遭慈禧怒斥。开战以后,许景澄与袁昶于7月6日和7月23日两次联名上疏。第一疏中请求保护使馆,第二疏中严劾徐桐、刚毅等人为“袒护拳匪之大臣”,请将其“治之重典”。7月28日,清廷以“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语多离间”的罪名,将许景澄、袁昶斩杀于京师菜市口。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向列强投降,于1901年2月13日颁旨,宣布开复许景澄原官,追谥文肃。
着作有《许文肃公遗稿》、《许竹筼先生出使函稿》及《许文肃公外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