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太平天国大辞典

哀牢山彝族起义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8 04:30:50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701页(1595字)

太平天囯时期,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民为反抗清王朝的封建剥削与压迫而进行的一场斗争。

1856年5月10日,李文学率哀牢山彝族人民在原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李学东影响下于弥渡县亘卢村后山天生营竖旗起义。起义军拥李文学为“彝家兵大元帅”,王泰阶为参军,李学东为上将军,设最高领导机构“帅府”于蜜滴村,建立革命政权,提出了“铲尽满清脏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

为进行政权建设,蜜滴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壮大义军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及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帅府之下设都督府及营盘,分管所辖各地,帅府内设参军、上将军、督食军和将军等职;除一定数量常备军外,又实行“军不忘农”的寓兵于农政策,规定常备军在战争间隙要从事生产,且18至40岁间之男女“必练以战阵,战则集之,不战则耕”,男子参加战斗,妇女负责运输;减轻人民负担,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土地政策,规定“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并免租薄赋,荒年不纳;鼓励农民从事农牧纺猎生产,以供军需民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不别夷汉,汉夷同利”,以致“无论汉、回、夷之民,莫不争附之”;严肃吏治,要求各地驻守官员不得私扰民间,违者“斩之不赦”。这些措施的实行,对壮大革命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打击清廷反动统治,起义政权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很快控制了以哀牢山区为中心,包括现今云南西南部的巍山、弥渡、南华、楚雄、双扬、景东、新平、镇沅、沅江、墨江等十余州县的全部或大部,给清廷以沉重打击。1856年6月,清军大举进攻大理杜文秀政权,李文学获悉后率军分三路驰援大理,在红崖设伏大败清军,解大理之围。

其后李文学兵分两路出击,拓展地域。南路兵分二支,一支由王泰阶率领,至1858年春三月,先后攻取街、街,取者干河诸地;另一支由杞彩顺率领,由西塞露南下取嘉,然半载不下,后王泰阶领军来援而克之。北路军由李学东督率,欲北上与杜文秀军合取蒙舍城,先取南涧,后围蒙舍两月克之,旋即复出击赵州红崖、云南驿等处,所克之地皆留兵置守。

蜜滴政权注意团结其他民族起义力量共同战斗。

1858年7月,李文学派王泰阶联络拥五千余众,据有按板、九夹、思乐等地的哈尼族义军首领田四浪,并于9月同田四浪在者干平坝会盟;1859年6月,杞彩顺统军南下,克戛色据之。时有傣族头人刀成义据戛色附近之帽儿山,因惑于清军,屡击义军,后刀成义被俘解往蜜滴,李文学为收傣民之心,义释之,并委其为南靖大都督,壮大了义军力量。

为共同对敌,蜜滴彝族政权多次协助大理回民军作战。1861年3月,清军围杜军于镇南、鹿城,李学东、杞彩云奉命分别由蜜滴、阿雄往援,两军会于楚雄共解杜军之围;1864年9月,杜军大司阃马旭部取景东半载未克,李学东偕杞绍兴于1865年春驰助,克之。

彝、回义军的协同作战,给清军以重创,清方遂集重兵反扑。

1870年10月,清军2万人由游击孙世恒、守备刘应元督率攻通关哨,王泰阶率众抗击阵亡,通关哨失陷。

1871年春清军北犯,围田四浪于过得岩,田四浪战死。清军直趋者干,在九夹受义军包围,清军大败。

1872年春清总兵杨玉科率10万众攻大理,李文学率众驰援,在下关遭清军袭击,军败,李文学退至南涧,因其部将李明学叛卖被俘。1874年5月,李文学在南涧乌龟山遇害。

李文学牺牲后,李学东率余众继续战斗。1874年5月,清军陷蜜滴,李学东退入山谷,坚持斗争,1875年11月,统众在南华琵琶青重创清军,毙清将李芳梅,并拒清招降,1876年7月,病逝于南华县属大古村后山大涧洞内。哀牢山彝族抗清起义最后失败。

上一篇:临清之战 下一篇:太平天国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