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太平天国大辞典

曾国藩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7 22:20:57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45页(1948字)

【生卒】:1811—1872

【介绍】:

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1838年中进士,改庶吉士。1840年散馆,任翰林院检讨。以后七年,利用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多闲的条件,与唐鉴、倭仁等研究程朱理学;对张载等人着作也加注意,并与桐城派名家梅曾亮讲求为文之法;甚至欲兼取汉学、宋学“二者之长”。同时,又致力于经世之学,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

这使他获得理学家、古文家的素养和声誉,加深同江忠源、郭嵩焘、陈士杰等湖南士人的友谊,更得到会试座师和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赏识。在穆的保荐下,1874年就超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此后五年,以礼部侍郎先后兼署兵、工、刑、吏四部侍郎。1851年太平天囯革命爆发,清军屡失利,军饷日绌,上下惶急无策。他为挽救危局,多次上奏,提出邀结民心,裁兵节饷等主张;甚至直言皇帝有“骄矜”之气,“徒饰纳谏之虚文”。咸丰阅后大怒,欲加罪责,经军机大臣力阻才罢。

1852年,任江西乡试正考官,上任途中,闻母丧回籍。时太平军已由湘南围长沙,全省鼎沸,士绅纷纷集团自保。

虽在家居丧守制,仍不时指导本县团练,后更应诏于1853年1月至长沙任团练大臣。他见绿营腐败无战斗力,太平军又已攻占武汉,声势益大,乃着手组建新军,在招募、训练、饷章、后勤等方面,采取与绿营完全不同的规章和措施。同时,对群众斗争,秘密会党,乃至一般群众,大肆滥捕滥杀,致有“曾剃头”之称。9月,为镇压最称活跃的湘南天地会,移驻衡州,并着手建立水师。1854年2月,帅湘军水陆万余人北上,迎战进入省境的太平军,并发布《讨粤匪檄》,号召地主士人为维护封建名教而战斗。此后数月,虽多次挫败,其中靖港之败,更使他愤而自杀;但湘军却获得湘潭大捷,且于10月攻下名城武汉。

咸丰帝大喜过望,立命其署湖北巡抚。某军机大臣旋即指出湘军曾国藩个人色彩太浓,“恐非国家之福”;咸丰帝即收回成命,令以兵部侍郎衔,领兵东下。

这年冬虽有田家镇大捷,但在1855年1、2月间,却在九江、湖口相继大败,座船被俘,愤而再次自杀;后更因太平军乘胜三克武昌,使他坐困南昌,一筹莫展。

同年冬至1856年夏,因石达开大举入江西,击溃其仅有的陆军主力,席卷全省绝大部分州县,只得株守南昌待援。同时,赣抚陈启迈遇事掣肘,虽奏罢之,但与继任文俊关系并无多大改善。这使他十分苦恼,所以次年春,一闻父丧,便擅自委军回籍;后更上奏“沥陈办事艰难”,力言“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

鄂抚胡林翼也奏请迅速起用,给以大权。清廷置之不理,直到1858年,丁忧期满,才令领兵抗击入浙石达开军。

所部万余人,转战江西福建。

次年,石达开军西入湖南,有入四川之势,又奉命往援,但迄不予督抚之权。失望之余,与胡林翼密议,移军与胡部湘军围攻安庆。

1860年,绿营主力江南大营覆灭,饷源之地江浙危急,清廷始命署两江总督;旋实授,并畀以钦差大臣重任。

得来不易,益谦恭以自固。一向力主据上游,以两湖为后方基地,然后水陆相依,争夺下游安庆、天京。

当清廷见不及此,一再促令东援江浙时,就留其弟曾国荃围攻安庆,自将大营移扎皖南祁门,作出遵旨姿态;实则这样既能与围安庆军相呼应,更能防止太平军西入南岸皖赣和两湖。变而不离其宗。当次年命其在苏、皖、赣之外,再节制浙江,甚至命其推荐督抚人选时,就再三辞谢,并说要防止大权下移,造成外重内轻。这使清廷更加信任,命其不必避嫌。

9月,曾国荃军攻下安庆,后又东下围攻天京,经过反复鏖战,终在1864年攻下。清廷虽给以世袭罔替一等毅勇侯的爵位,但深知位高权大招怨,乃自行提出裁撤湘军,将绝大部分直辖部队裁撤;次年,出任“剿捻”钦差大臣,初时几全仗淮军。虽因多次挫败,1867年被迫回任两江总督,但根据“以静制动”原则制定的河防战略,仍为继任李鸿章所遵循,并终以竟全功。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借师助剿,以制器练兵为主的自强,就成了当政者的热门议题。

曾国藩反对借洋兵攻天京,同意联合洋兵进攻苏南太平军。同时,主张“师夷智”以自强。

除派学生赴美国学习外,还同意用西法西人练兵,但反对给西人统领权,致使阿思本舰队流产;又命安庆大营内军械所仿造外国轮船,后更与李鸿章合作,在上海江宁创建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军事工业。1867年升大学士,次年调直隶总督。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因一意迎承法国侵略者,滥杀无辜,丧权辱国,遭到普遍的反对与讥评。同年,调任两江总督。1872年3月病死于江宁。清廷追赠太傅,谥文正。

其子纪泽收集其奏疏书札文集等遗着,合刻为《曾文正公全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