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贷资金利息理论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09:0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122页(660字)

认为利息率是由资本市场上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决定的一种理论。

现代可贷资金利息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所谓可贷资金,简单来说就是在金融市场上可供用于贷放的资金。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来自当前收入的储蓄和通过净信贷扩张而引起的货币供给净增长,可贷资金的需求则由用于当前实际资本支出的投资需求和净“窖藏”需求(即由于货币需求函数的转移而发生的闲置货币余额的净增加所构成)。

当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时,资本市场便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产生相应的均衡利率水平。

如果S代表储蓄,△M代表货币供给净增量,I代表投资,△H代表净“窖藏”,那么可贷资金供求平衡方程式为S+△M=I+△H,利息率则是使上述方程得以满足或成立的一种价格。

古典的利息理论通常把实际因素(非货币因素,诸如投资和储蓄)视为决定利息率的唯一因素,而可贷资金理论则把在金融市场上清楚可见的影响利息率动态的货币金融因素引进利率决定问题,将其与投资和储蓄结合起来说明利息率的决定,这是利息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可贷资金理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在本质上属于对利率研究的流量方法,而后者则采用的是存量方法。在均衡条件下,两种理论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互换。

大多数可贷资金利息理论者都认为由节俭派生的储蓄和由资本边际效率决定的投资是短期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而用货币金融因素来说明利息率和经济体系在短期中的运动参见“可贷资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