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定律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13:0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193页(1202字)

指供给创造自身需求的定律。

这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理论支柱。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在其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第15章中首次提出的。根据这个定律,全面生产过剩或消费不足与经济萧条不存在因果联系。这是因为,需求受到社会所生产的财富和生产水平的制约。

所谓“消费不足”不外乎是支付手段的匮乏,但支付手段一定存在于其它价值、其它产品以及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成果之中。因此,一种商品的买入只能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完成。

这就是萨伊“供给创造自身需求”定律的真谛。当然,萨伊并不否认特殊产品可能会因生产过量或因其它产品生产短缺而产生过剩现象,但这只能存在于短期。只要一切资源自由流动的条件得以满足,上述短期过剩或短缺现象就会消除。

由萨伊定律可引申出如下4个结论:

1.任何国家,生产者越多,产品种类越丰富,则销售越容易,国家越繁荣。

2.每个人会因其他人的繁荣而沾光,一种产业也会因其它任何产业的兴旺而获利。

3.外国产品的进口有利于本国产品的销售。

对外货的购买,总是能为本国工业创造出同样规模的市场来。

4.纯粹的消费,即不能诱发新生产的消费,对一国财富的增长并不助益。

同时,萨伊定律也暗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好的政府肯定有能力刺激生产,而坏的政府则只能鼓励消费。

赋税危及作为资本形成资金来源的储蓄,从而无助于生产的扩大进行。

因此,税收增加不是致富的原因,倒是只有“国富”才能最终导致税收的增加。

总之,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内容:

首先,供给形成了相对购买力,并创造了其本身的需求;而且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经济社会可达到充分就业。

萧条的首要对策,在于排除一切干涉,并听任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

其次,基于市场法则,租税有阻碍资本形成的负效应。因此租税的课征至少应不能危及再生产。

最后,租税手段可支配人民的勤与惰,影响社会的节俭与浪费,因此,它是掌握社会生产力增长的关键。

本世纪的30年代萨伊定律遭到凯恩斯的猛烈抨击,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但萨伊定律强调供给方面的论点,到70年代后却成为支配美国供给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

上一篇:有效需求 下一篇:消费函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