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收入假说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13:49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195页(788字)

把个人计划的消费和储蓄主要看作是个人一生收入函数的理论假说。

生命周期收入假说是由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伯格(Ricard Brumberg)和安多(Albert.K.Ando)1954年提出来的。这个假说试图规范地处理消费者在长期中支配其收入的行为方式。

生命周期收入假说认为,个人消费支出不仅与现期的收入而且与预期的收入或一生的收入有关。从一生收益的一般格局可以看出,按照收入水平排列的居民户的随机抽样显示出,大多数中年人处于收入分配的高峰,而大多数年轻人或年老者则处于收入分配的低谷。年轻人和年老者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但实际上他们是处于负储蓄状态。年轻人借钱进行消费支出,实际上是在花费他们未来的收入;而年老者的消费支出则是动用他们一生的储蓄。

相反,中年居民户要么是偿还早先的债务,要么是为年老而进行储蓄,因此他们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其结果是,收入较低的居民户显示出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而收入较高的居民户则显示出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

这个假说认为,在长期中,居民户所消费的是其一生收入现值的一个不变的比例。而且由于实际劳动收入围绕着长期的平均数而升降,因此,平均消费倾向在商业循环的范围内与收入变动的方向相反。

生命周期收入假说不仅用于说明一生劳动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有时也用于财富假定。因此财富对消费决策也具有关键的作用。

财富不仅包括财产(诸如住户持有的股票、债券和储蓄帐户等),而且还包括未来收益的价值。设想消费者拥有初始财富的存量、由这个财富所产生的收入流量和生命终结时所要达到的财富的目标,由于资产价格未预料到的变化和收益流量未预料到的变化可能会提高财产的未来收益,因此,财富的变化对消费支出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