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货币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15:59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32页(609字)

在西方国家现行银行制度下,银行信用或银行存款的变动,最终必然导致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变动。

所谓银行存款准备金,系指各金融媒介机构依法律规定,按其吸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以库存现金或置放于中央银行存款形式而设立的准备金。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储户存款的安全与银行资产的高度流动性。设中央银行所采取的措施、该国国际收支及财政收支等状况均维持不变,则就金融机构整体而言,存款准备金的增加或减少,源于社会公众持有通货额的变动。

因为社会公众持有通货减少时,无论是由于银行存款增加还是银行放款减少,都将使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增加。

鉴于社会公众持有通货额的消长,会立即影响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两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故而两者合并被称为准备货币。

在有关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西方经济学着作中,准备货币常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例如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现金基数(cash base)等。

但上述各种名词的含义,不外指中央银行根据法令所赋予的特权,享有垄断发行货币及收存各金融媒介机构存款准备金的权力。它发行并流通在外的通货(现金)及所收存的来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即构成整个银行体系创造信用的基础。

因此,准备货币实由两部分组成,即银行体系以外各部门所持有的通货(现金)与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