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4:0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70页(1116字)

或外汇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指用本国通货来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或用外国通货来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它代表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相交换的比率。

汇率或者由政府来规定(例如在钉住的汇率体系中),或者由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的结合来确定(像在浮动汇率体系中那样)。汇率的高低一般以各种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为基础,并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而变化。

作为一个重要经济变量,汇率对于一国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从微观方面看,汇率的变化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一个开放经济中的相对价格。

从宏观方面看,汇率的变化还将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等等产生重要效应。

关于汇率决定问题,共有五种不同的解说。第一种是购买力平价论,这是卡塞尔在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给欧洲各国政府决定它们通货的均衡价值找到一种方法而提出来的。其要点是,汇率变化应当与各国膨胀率的差额相一致。

第二种是弹性方法。它发展于30年代,认为如果国内对国外物品的需求是无价格弹性的,进口支出就会增加;而如果外国对本国物品的需求是无价格弹性的,出口收入就会减少。

因此,汇率变化(贬值)将无助于改善贸易差额。这即是所谓“弹性悲观主义”论点。

第三种是吸收方法。它产生于二次大战后,遵循凯恩斯主义传统,试图阐明除非贬值国采取充分收缩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否则汇率变化将不会导致贸易差额的永久改善。

第四种是资产余额(portfolio balance)方法。该方法强调,国际收支从而汇率既反映物品贸易也反映证券贸易。

证券贸易涉及到本国居民所有的外国证券量的存量调整。这种方法与关于国际收支的货币理论一样,都把收支顺差与逆差置于一般均衡的框架中。

第五种是资产市场方法(assets market approach)。70年代以来各国通货价格的广泛变化与20年代早期的汇率运动很相似,这促使人们从费希尔的利息理论中推引出资产市场方法。

该方法建立一种一般均衡结构,其中汇率是两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化则反映用每一种通货表示的证券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变化。为取得资产市场均衡而发生的汇率变化也会引致商品市场的不均衡,发生资本外流的国家生产的商品将被低估值。实际上,只有当一国出现当前帐户顺差时它才能够发生资本外流。资产市场方法通过断定过境的日常资产交易量远远超过商品交易量,而减低了商品贸易在当今汇率值决定中的作用。

上一篇:国外投资 下一篇:固定汇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