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5:1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99页(1796字)

以国际经济问题和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内容的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技术和其他生产资源的国际流动等。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目标,是国际范围内的福利最大化。世界各国人民不断通过各种广泛的国际往来和跨国界的交换以寻求其福利最大化。

但是各国在目标、人口、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技术、文化、社会和政治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上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又构成了各国间的互利的经济关系的基础。国际经济学对这些问题加以综合考察,并由此提出一些处理国际经济问题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主张。

各国间的差别,就经济状况而言,是其经济发展程度或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按照其经济发展程度或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以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技术先进,劳动生产力水平高,工业化程度高,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另一类则是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维持生存的经济部门占主要的地位,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一般均很低,主要向外出口初级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等)。国际经济学除了研究发达国家之间、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资本流动和生产资源的转移,也研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资本流动和生产资源转移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下面三个基本理论:

1.比较利益理论。这种理论表明,各国之间若根据其比较利益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这种贸易虽是互惠的,或对交易的各方是有利的,从而将实现国际福利最大化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初,比较利益理论是以劳动的成本为基础(以李嘉图为代表),后来的研究则表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比较利益的基础(主要以G·哈泊勒为代表)。

2.海克歇尔-俄林的理论。

瑞典着名经济学家,海克歇尔(E.Heckscher)和B·俄林认为,各国或各地区的资源秉赋不同,一国总趋向于出口那些使用其相对较多的生产资源的商品。

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该理论表明,在绝对自由的国际贸易之下,不仅所交换的产品的价格,而且,诸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或投入品)的价格在各国中间也都趋于相等的。

按照国际经济学的分析,在国际贸易中,消除贸易壁垒,各国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扬长避短,根据其各自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所能允许的条件发展最为有利的商品生产,互通有无,实行自由贸易,可以在全世界实现福利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就是国际经济学中的所谓自由贸易的基本论点。与自由贸易相反的论点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论点。这种论点最初是由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李斯特(F.List)提出的。这种论点认为,一国在一定发展阶段,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或者,为了免受外来强大竞争者挤占国内市场的威胁,应当采取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国外商品的渗透,扶植本国商品生产的发展。

在现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都在起作用。属于自由贸易起作用的突出范例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等的发展;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起作用的突出范例是美国等国家所采取的对进口品征收较重关税、以配额形式实行的非关税规则、为进口商品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在国外竞争中失利的企业提供补助等措施。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当今时代,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都是必需的。在国际经济学中有大量的篇幅论述实行自由贸易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根据、条件及政策措施。

国际经济学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主要论述了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等。并且根据各国间的经济差别等原因,分析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趋势及特点。

在国际经济学中,也涉及到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单位,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特别经济开发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各种跨国企业等等经济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