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静态分析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6:3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430页(866字)

比较静态分析考察由于经济模型的一些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最终均衡的变化。

两种相反的经济力量或参数,因其消长的情况不同,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形成不同的均衡,对这种不同均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就是比较静态分析。属于比较分析的范例,是宏观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

在这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条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或投资等于储蓄,而总需求或投资的情况更具主动性,其状况如何,会有不同的国民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就对这不同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情况及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说它是静态的,是因为它是对特定时期均衡情况的说明,尽管均衡情况是变化的,但它只说明变化的原因,不说明变化的过程。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指出,比较静态问题,包含如下两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把个别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等)的最优化行为表述为这些单位可得机会的函数。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求出以一系列机会为其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例如,消费者的最大效用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函数,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可以有不同的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第二个类型研究包含有许多经济单位相互作用的均衡。

在这种情形中,必须规定均衡稳定的条件。例如,在宏观经济学中关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分析表明,为使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是,在某一利率和收入水平下,投资等于储蓄,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否则,就没有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当然,在新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下,若投资和储蓄相等,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就将实现新的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将对这不同的均衡及其实现条件加以比较。

上述两类比较静态分析的问题对于经济分析的意义,在于表明实现经济行为最优化的条件,或者表明均衡条件及其所确定的结果之间的对应性关系。

上一篇:计量经济学 下一篇:动态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