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O·R·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618页(1591字)
【生卒】:1904—1965
【介绍】:
波兰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4年7月27日生于波兰罗兹市的一个德裔纺织厂主的家庭,1965年10月2日病逝于伦敦。他早年曾于波兹南与克拉科夫攻读法律与经济学,并于1927年与1928年先后在克拉科夫大学取得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学位。
1929年,兰格赴伦敦求学。1934-1935年间又转入美国哈佛大学,1936-1937年他发表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载经济研究评论4(1)、4(2))的着名文章,向当时西方经济学界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思潮展开了论战,提出了社会经济制度选择的“兰格模式”。1939年,他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统计学助理教授,以后在那里被晋升为副教授。直至1945年。
1945年夏天,兰格回到波兰,新的波兰政府立即任命他为第一任驻美大使、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代表。他在联合国的活动使他获得了着名国际政治家的声誉。
以后他被选为波兰国会议员和国务院成员。
50年代初期,兰格在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讲授经济思想史,1956年受聘为华沙大学政治经济系教授。1957-1962年间,兰格担任波兰经济委员会的主席。他还被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等职。
兰格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他对新古典学派经济思想的批判。在这一批判中,兰格揭示了新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均衡思想的局限性。
他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条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而不像新古典学派那样不加分析地把它们作为前提条件,同时他也吸取了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效率能产生积极作用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运用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研究中。
(2)他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研究。在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争论中,兰格吸取了市场有助于实现经济均衡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均衡和高效率增长的运行模式,即着名的模拟市场机制的计划管理方式——兰格模式。该模式的产生是同兰格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论战,与他对市场机制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3)他把现代科学知识和最新成果及时植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中,形成现代的科学计划理论。兰格把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投入产出分析等成果运用于计划理论与统计理论,从而推动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1956年他在加尔各答印度统计学会的演讲中,提出了他对动态规划和投资效果研究的独特见解。
1959年又出版了《计量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一书,引起了西方经济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该书曾译成多国文字,并于1962年再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又把工程学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控制论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并出版《经济控制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Control,1965)一书。
兰格的着作甚丰,除上面提及的以外,尚有:《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On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与F.M.Taylor合编,1938);《价格的灵活性和就业》(Price Flexbility and Employment,1944);《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58);《政治经济学》(卷一,1963,卷二,19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