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A·W·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33:00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658页(1926字)

【生卒】:1915—

【介绍】:

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15年1月23日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圣鲁西亚(St.Lucia)岛。早年就学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院任教。50年代初,他转到曼彻斯特大学。1963年又转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直到现在。此外,他还担任过加纳、尼日利亚、西印度群岛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顾问,西印度大学的副校长,以及加勒比地区开发银行及联合国一些专门机构的要职。这些实际工作以及职务的交替更换,大大丰富了他的研究内容。

刘易斯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50年代以前,是他学术生涯的第一个时期。这时,他重点研究价格理论在产业组织问题中的应用与公用事业问题。

他40年代发表的有关论文如“两类关税”(The Two Part Tariff)、“零售业中的竞争”(Competition in Retailing)、“固定成本”(Fixed Costs)等基本上都收集在他1949年出版的《分摊成本》(Overhead Costs)一书中。此外,他在同年出版的另外两本书即《经济计划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 Planning)和《1919-1939年经济概览》(Economic Survey,1919-1939),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经济的总体考察,初步奠定了他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整个50年代是刘易斯学术生涯的第二个时期。

1954年,他发表3-7篇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的着名论文。文中,他首次把发展中国家统统分解成 一个拥有传统部门与当代部门的“双元经济”,并借助严格的古典经济学观点剖析了这个双元经济的显着特征,这个刘易斯模式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在当代部门中,非熟练劳动的实际工资是由外在因素给出的,该部门的就业与利润则决定于与短期内资本的固定存量相对应的劳动需求;(2)资本积累决定于从利润中分解出的储蓄。经济发展过程被看作当代部门相对于传统部门的扩张过程直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被吸尽为止。

刘易斯这篇“经典性”的论文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以至于他首创的双元经济论题在几十年中都有“长盛不衰”的趋势。

这一时期刘易斯另一本重要着作为《经济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1955)。

进入60年代以后,刘易斯的研究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关系的问题,主要着作有:《热带贸易问题》(Aspects of TropicalTrade,1883-1965)(1969年维克赛尔讲座);《增长与波动》(Growth and Fluctuation,1870-1913,1978); 《增长引擎的降慢》(The Slowing Down of the Engine of Growth,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仪式上的讲话,1980)等。

在“热带贸易问题”中,刘易斯重点探讨了制成品与初级产品间的贸易条件问题。他认为,在现存的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条件的发展有愈来愈不利于初级产品的趋势,从而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

刘易斯的结论是,这种经济依赖关系的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长期看,这种依赖关系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力争摆脱这种依赖关系,建立自己的民族经济。

1978年,刘易斯出版了他着名的《增长与波动》一书。

书中,他沿用了拉丁美洲经济学家在50年代初期首创的“核心国”与“边缘国”的概念,对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世界经济结构进行了历史的分析。他把自己在40年代侧重的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的考察追溯到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1870至1913年之间,大量地援引第一手资料,融理论、历史与统计于一体,开创了发展经济学历史分析的先河。难怪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说,《增长与波动》“是一本真正的杰出着作,只有刘易斯才能写出这样的着作。还没有一个人具有写这本书所需要的品质的结合,这种结合包括敏锐的理论洞察力、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分析统计资料上的辛勤劳动”。

(罗纳德·芬德莱,《论刘易斯对经济学的贡献》,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杂志,1980年第1期)。

上一篇:多马,E·D· 下一篇:萨缪尔森,P·A·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