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同盟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10:37:17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50页(1052字)

一个关税同盟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在这些国家之间没有关税壁垒,而对于同盟以外的国家则实行统一关税。

根据所实行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大小,关税同盟具有各种不同形式。自由贸易区没有统一的对外关税;而允许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自由流动的关税同盟通常被称之为共同市场。

当代的关税同盟理论主要关注于同盟的福利效应问题,这是由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首先开创的。他引用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与贸易转换(trade divel-sion)两个概念,前者指当同盟内贸易关税消除时成员国的需求将从本国生产转向来自盟国的更低成本的产品;后者指当在成员国间实行关税优惠时它们的需求将从同盟外的国家转向盟内伙伴国的更高成本的产品。

他指出,当贸易创造超过贸易转换时,建立关税同盟将改善福利;反之则相反。

瓦伊纳的理论为一些经济学家所发展。

约翰逊(Johnson)通过包含消费效应的分析而将贸易创造与贸易转换的定义加以拓宽,指出伴随同盟建立而发生的消费模式变化究竟提高还是降低消费者剩余将依需求究竟是转向更低成本还是更高成本的产品为转移。米德(Meade)和约翰逊还尝试分析保证一个关税同盟从总体上提供贸易创造所必需的若干条件。

根据这些条件,欠发达国家几乎不可能被吸收为一个有利的关税同盟的成员,然而实际上却有很多这类国家组成同盟的活动。这样便产生了一个谜。

理论的扩展要求解释这个谜,并确定形成同盟究竟在经济上是否合理。一种解释是:在欠发达国家组成的同盟中,规模经济具有更为核心的作用。

很多按照规模经济运行的产业只有当它们进入保护性的同盟市场时才能被建立起来,这些新产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能够提供先前完全依赖于进口的各种产品以满足需求。这被定义为进口替代和贸易转换。从这一观点来看,贸易转换变成有利的了。事实上,它已成为同盟的主要目的。

关税同盟理论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关税同盟就其最理想的贸易创造而言也比不上无差别地消除关税,人们为什么还要建立它呢?对此的解释要求扩展传统的福利假定,令福利不仅依赖于私人消费,而且也受公共物品或公共偏好的影响。这样便可引出关税同盟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久发展国家建立关税同盟旨在取得比自由贸易条件下更高水平的工业化,而后者可以产生重要的外部经济和有利的增长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