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道德境界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3:50:12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587页(699字)

【释文】:

指人们的道德品质状况和道德修养的程度。

区分道德境界应该根据其性质、内容和程度,全面观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属于什么时代和哪个阶级的品质体系,在该品质中属于哪一层次,以及其自由、自觉的程度。人们的道德境界是比较稳定的客观存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大致有四种。

(1)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

只表现在少数先进分子身上,但代表着历史的方向。(2)先公后私、先人后已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

在维护社会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实现个人利益。这个境界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仍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性。

(3)奉公守法、勤劳致富,动机上追求个人利益,实践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多数人处于这种道德境界。(4)自私自利、损公私肥。

少数人停留在这种境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将会促成低级道德境界的人们实现道德境界的改变和升华。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从道德境界总体上看,基本上存在着如上四种道德境界。

其中,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属于剥削阶级道德体系的,但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还残存着,并且还腐蚀人们的思想范畴。而“先公后私”,和“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先公后私”是较低层次的,而“大公无私”是最高层次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进行“大公无私”的思想教育,逐渐地把人们培养成具有“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的人,从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道德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