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会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会计大辞典》第984页(970字)
回答存货的概念、意义、范围、取得价额的计算、销售成本与期末余额如何确定的会计。
日本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议会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观点为依据,给存货下了定义,认为存货包括:(1)为销售而在通常营业过程中持有的货物或服务;(2)正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供销售用物资或服务;(3)为了生产以销售为目的的货物或服务而需要在短期内耗用的物资;(4)短期内要在销售活动和一般管理活动中耗用的物资。实际上,(1)项是指商品、产成品、半成品等;(2)项是指在产品、未完工程等;(3)项是指原材料、辅助材料等;(4)项是消耗品等库存物资。围绕这个定义去划分存货和固定资产,是存货会计中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采购、生产等理由取得的存货如何计价、判明某项支出或费用能否列入取得价额(取得成本或简称成本),或者作为期间费用处理,是存货会计需研究的另一课题。
因为,某项支出或费用作为存货的取得价额时,它将最终通过销售转化为费用;而作为期间费用时,它将成为发生年度的费用。购置存货的直接费用(或支出额)可以作为存货的取得价额,但各种附加的间接费用可否作为存货的取得价额的问题,要依据重要性原则以及效益与费用相匹配的原则解决。
一般说,存货是要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周转(即收入与付出)若干次的资产,因此,其取得成本必须在存货的付出价额与期末余额之间进行分配。如商品、产品等存货的付出价款,要在计算损益时作为销售成本处理。
而原材料、库存物料等存货,通常先要作为材料费处理,然后再成为产品的取得成本。
所有各种存货的期末余额则作为各个资产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
在此情况下,计算销售成本和材料费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各种平均法,等等。计算存货的期末余额所用的计价方法也有好几种,存货会计要对这些成本分配方法的意义和妥善性进行探讨。
另外,存货的期末余额,不一定要以存货的取得价款减期内付出额的差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期末存货可以用一般承认的计价方法求出的金额列入资产负债表,例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这里的成本与市价的比较问题,主要研究市价的内容是再取得价额,还是真正可能实现的价额。存货会计和固定资产会计一道,提供了资产会计的中心课题。
特别是在产成品、半成品等生产性资产会计中,还要考虑成本计算问题,从而使存货会计的范围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