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6:57:1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3页(681字)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再生产理论。
《资本论》第2卷第一篇、第二篇讲资本的循环或周转,其重点在于说明单个资本运动的连续性、速度与条件。第三篇是在第一、二篇基础上讲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着重阐述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说明根据再生产公式来表现的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条件。如果去掉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实际上是阐明了社会化大生产与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社会再生产的共同规律。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可归纳如下:(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关系的原理。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生产是决定环,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等等。(2)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3)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
(4)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之间比例关系的原理。
(5)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6)社会基金的形成和用途的原理。(7)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的原理。
(8)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原理。(9)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的原理。(10)单个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原理。(11)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保持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客观比例关系的原理,这是适应于一切社会的再生产规律。
其中第10点是再生产理论的前提,第11点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