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配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4页(852字)
为满足社会共同事务需要,以社会中心为占支配地位的主体而进行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财政分配表现为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财政分配有着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的财政分配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国家为本阶级的整体利益,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对广大劳动者的剥削和掠夺;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性质,则是国家为全体人民谋利益而进行的分配,体现的是人民大众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是全民所有制的代表,具有组织社会经济的职能。财政能够集中社会纯收入的大部分,而纯收入具有极大的能动性,既可用于社会积累,也可以用于社会消费。因而财政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有计划地形成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起决定作用。
利息分配、价格分配、劳务分配、工资分配、财务分配无一不影响财政分配,并受财政分配的制约。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分配关系结构,即财政体制的形式、收入形式和支出形式。
财政体制是具体安排中央和地方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等财政分配关系的方式。包括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国家与集体企业之间的财务体制;以及国家各级政府间的分配体制,包括预算体制、税收体制,基本建设财务体制、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财务体制等。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税收、国营企业利润缴款、国家发行的公债、国库券以及向国内外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借款。财政支出的形式有财政拨款、财政贷款、财政补贴等三种。
财政分配作为再生产过程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介要素,应该按照需要的客观层次安排支出。社会需要的层次很多,但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考察,不外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维持社会的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即维持社会物质简单再生产和人民原有生活水平所必须满足的最低数量的需要。第二层次是扩大再生产需要,即扩大物质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财政在支出安排过程中,应首先满足第一层次的需要、这就是财政分配必须遵循的客观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