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近代中国财政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7:36:53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14页(735字)

指近代中国社会财政状况。

(1)在清政府统治时期,财政收入主要是由赋、关税和盐税。常年支出平均5000万两白银。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大量举借内外债;甲午战争后,为偿付2.3亿两白银赔款和赎辽费,又以海关税和盐税作为担保;1901年庚子赔款连“本”带利共9.8亿余两白银,每年偿还外债及庚款的本息高达4000余万两;同时,为增加军费开支,又举借内外债,到清朝灭亡前夕,预算岁出高达白银37635万两,岁入仅29696万两,入不敷出,财政频于崩溃。(2)袁世凯当政3年,借债达4亿元,常年支出高达6亿元以上,其中军事费和债务费即占70-80%。

财政收入由地方军阀把持,关税、盐税由外国侵略者控制,财政权支离破碎。(3)国民党统治时期,1936年财政收入增至12.9亿元,关、盐、统三税占税收的80-90%。

但由于连年内战,支出由4.1亿元猛增至18.9亿元,其中军费开支即占40%以上,亏空部分靠借债维持。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0年财政赤字占实际支出74%左右,1941年-1945年高达81%。

为填补亏空,国民党政府新设食盐战时附加税,对盐、糖、烟、火柴等生活用品实行专卖,对桐油、鬃、生丝、毛及稀有战略原料和钨锑等矿砂实行统制,牟取暴利。

抗战结束后,连年内战,财政收入由21599亿元增至800000亿元,支出由71699亿元增至3400000亿元。此时,财政亏空主要由高折扣收兑伪币,接受敌伪财产、田赋征实、征购和征借,实行通货膨胀,向美国求援举借等方式弥补。到1948年8月实行金圆券,到1949年1-5月,总支出达81330亿金圆券,相当于法币24399亿亿元,这表明国民党政府财政实际上是全面崩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