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简政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7:44:2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36页(437字)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节省财政开支,革命根据地实行的精简机构和人员,集中力量干急需的首要任务的政策。
于1942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这是在革命根据地受到敌伪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和休养生息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这一政策,当时在各根据地得到了认真地贯彻。根据“少而精”的原则,对区公署、县政府和专员公署都进行紧缩编制,对根据地政府则坚持政务与事务分开的原则进行精简,机构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该紧缩的紧缩。
因职设人,不因人设职,提倡一人能做几人事。编余人员调去加强基层、转入生产战线或自愿解甲归田。依据根据地条件和抗战形势,集中力量完成两项任务:第一是发展生产,首先是农业生产;第二是教育,首先是增强干部教育和军队教育。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两个任务的需要。
通过贯彻这一政策,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减少了消费性的支出,增加了生产的收入,克服了财政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