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银行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22:02:5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500页(882字)

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信托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银行一词,始于意大利语Banko(意为椅子,最早市场上货币兑换商营业用),英语转化为Bank,原义为存放钱的柜子。在中国,由于银为通用货币,经商的店铺也称为行,故译为银行。

银行是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而产生、发展的。

历史上银行是由铸币兑换业发展而来。

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以后相继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英国的伦敦等地设立。18世纪末以后,银行得到普遍发展。

我国唐中叶(公元800年左右)就出现了货币信用经营者,以后逐步演变成兑换店、票号、钱庄。我国最早的银行是1897年(光绪23年)创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银行具有不同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中介的企业,主要通过存放款利息间的差额,分享剩余价值。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银行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家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其业务经营也大大超出了金融业务的范围。在国内,成为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在国外,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形式,加强对外扩张。

现代西方国家的银行结构和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有政府银行、官商合办银行、私营银行;有股份银行、独资银行;有全能性银行、专业性银行;有企业性职能、互助合作银行等。按其职能划分,则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构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银行实行国有化,通过动员闲置资金、集中信贷、组织结算、调节货币流通、代理国库等,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资金,成为国家的发行和信用机构。

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也是国家通过货币形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进行反映监督的重要机构。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初步确定以人民银行(中央银行)为领导,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

上一篇:银根 下一篇:新编财政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