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效果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882页(865字)
指财政分配活动所取得的社会实效。
是财政分配的合比例性与财政资财耗费的有效性的统一。讲求财政效果,是人类社会再生产过程必须比较劳动的分配与劳动消费两个方面的目的性及有效性程度的客观要求。
人类社会的各项劳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为了以最小的劳动代价达到预定的目的,就必须比较各种活动的方法所耗费的劳动数量和可能达到的预期目的的程度。
此外,在社会再生产活动中有多种目的,而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拥有的劳动资源又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用于多种目的,要满足各种需要,就必须按各种需要的比例,合理地在各种目的中分配劳动资源。这在客观上要求人们比较劳动的各种分配比例所能满足各种需要的程度,确定最优的比例方案,使各项需要都得到尽可能多地满足。财政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也必须遵循上述客观要求,认真地比较财力分配的合比例性和耗费的有效性,才能全面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讲求财政效果意味着在组织财政收入中,正确地解决从哪里筹集,用什么方法筹集和筹集多少的问题;意味着使用财政资财中力求节省,意味着在财政收支活动中,按照客观需要的比例分配财政资金。
财政效果是经济效果的特殊组成部分。
它具有以下特性:(1)财政效果的评价具有社会总体性。它必须从社会总体出发,把财政收支放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财政效果表现出的多样形式,即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社会的……等形式。
多层次性体现在财政效果,包括财政资财的筹集效果、财政资财的支拨效果和财政资财使用效果等层次。因此,研究财政效果除从社会总体上进行评价之外,还要从不同层次上进行评价。
(3)财政效果评价具有外在性的特点。财政效果在许多情况下,不能从财政分配活动本身的成果多少表现出来,要借助与财政分配各相关因素的效果表现出来。
所以,在评价财政效果时,必须通过相关因素的效果来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