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法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4:07:0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058页(362字)
亦称“入中法”或“开中法”。
封建政府令商人运送粮草至边塞、京师或指定地点换取食盐运销权利的制度。始行于宋代。
宋太宗雍熙(公元984-987年)以后,边患频繁,军费大增,边塞军需供给困难,粮草缺乏,乃令商人运粮草至边郡以缓解之。
政府视运途远近,给予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交引”,商人则可凭“引”到指定盐场领盐运销或到京师领取缗钱。
宋代以后,元、明王朝继续实行折中法,元代称“入粟中盐制”,明代叫“开中法”。
折中法的实行,增加了边防军需的供应,减少了财政开支,避免了兵民繁重的运输之役。但在实行的过程中,豪商常常与污吏相互勾结,操纵粮盐比价,牟取暴利,使国家财政遭受损失,产生了很大的弊端。除食盐外,封建政府对荣亦实行折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