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
书籍:税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02:28:5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税收大辞典》第167页(441字)
中国古代主张国家减轻赋役征发,通过藏富于民的方式来发展生产、稳定国家财政收入的经济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说:“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主张国家徭役的征发与赋税的课征要适时适量,以此来富民富国。孔子认为治国理财离不开富民,由此提出“庶之”、“富之”、“教之”(《论语·子路》)的主张,把富民放在治国的首要地位上。
同时,富民不仅要发展生产,还要减轻国家的赋税征课,实行“敛从其薄”的原则。孔子学生有若继承孔子的思想,提出藏富于民、轻税以足国用的主张。
《论语·颜渊》载:“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认为国家财政的充足,不在于加征赋税,而在于轻税富民,进而富国。孟子亦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藏富于民的思想主要反映了儒家的经济主张,历代儒家多持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