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税收大辞典》第874页(275字)
亦名“截票”、“粮串”。
清以后政府征收田赋的缴款凭证。始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票上开列实征地丁钱粮数目,分为十限,月完一分,完则截去。票中盖印,从印守中分为两半,一半存官府,一半给纳税户。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为三联,一联留官府,一联给差役,一联交纳税户,称三联串票。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为四联,雍正八年又复为三联。以后沿用未改。但为防止舞弊,形式上常有变动。国民党政府时期,实行田赋征实而改为粮票。
初为四联,后因征购加一联共五联。
1944年征购改征借,又改为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