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格勒,O.

书籍:西方政治思想史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10:41: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辞典》第521页(983字)

【生卒】:1880—1936

【介绍】:

德国现代历史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出生于萨克森的布兰坎堡。就学于哈雷、慕尼黑和柏林几所大学。190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和校长,后定居慕尼黑专事写作。主要着作是《西方的没落》(1918)。另外还有《普鲁士主义和社会主义》(1920)、《悲观主义》(1921)、《德国青年的政治义务》(1924)、《德国的重建》(1924)、《人与技术》(1931)、《决定的时刻》(1934)等。

他提出一种新的历史理论,称“历史形态学”或“比较形态学”。认为世界史是各个独立的文化单元的历史,如中国、印度、阿拉伯、古典、西方文化等。

每种文化都经历了大体相同的生命周期,即发生(前文化阶段)、发达(文化阶段,包括早期和晚期)和衰落(文明阶段)。每种文化虽有其独特的精神、灵魂和表现,但它们必然都经历上述各发展阶段,这是它们的“宿命”。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上,各种文化必然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是古典文化的继续和发展,而是独立的文化单元。

它在时间上与中国文化、古典文化等是“平行”的。因此,各古代文化发展的道路就预示了西方文化的前途。他相信,西方文化自1800年以后已经进入“文明”时期,即衰落时期。

它在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创造力已经枯竭,只剩下向外扩张的可能性。

20世纪的西方将从宪政转变到个人的非正式统治,发生毁灭性大战,帝国主义横行。此后,西方文化也会象其他文化一样走向灭亡。

他推崇贵族的作用,称颂军人的道德,肯定弱肉强食的法则,极端蔑视人民群众,否定西方传统的自由和民主的价值准则,要求多数人服从“自以为是天生主人”的领袖。他一生不断指出白种人革命和有色人种的世界革命的威胁。

认为前者是低等人起来反抗高贵的人的阶级战争,后者是劣等种族反抗白种人的种族战争。这两种战争可能结合到一起,将会使白色人种文明中每项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要避免这一灾难,富有生命力的北欧日尔曼人须采取好战立场。而德国是最适宜担任这一角色的国家。

在纳粹党上台后,斯本格勒对他们也表示轻蔑,把希特勒及其党徒看作鄙俗的暴发户。但他的反理性主义、军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却构成纳粹主义的重要来源。他的历史观在20年代引起很大反响。后来英国的史学家A·汤因比发展他的理论,被称为“新斯本格勒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