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名言大辞典

人生

书籍:世界名言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10:44:26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人民出版社《世界名言大辞典》第31页(15546字)

愚蠢的人愿意长久活着而并不享受生活的快乐。

〔古希腊〕德谟克里特《残篇》

一个人最好是不要出生,一旦出生了,求其次,是从何处来,尽快回到何处去。等他度过了荒唐的青年时期,什么苦难他能避免?嫉妒,决裂,争吵,战斗,残杀一类的祸害接踵而来。最后,那可恨的老年时期到了,衰老病弱,无亲无友,那时候,一切灾难中的灾难都落到他头上。

〔古希腊〕哀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一个人只要找到了他在生活中的位置,无论这是出于对自己有利还是出于服从命令,我相信为了荣誉,他会正视危险,不惜付出生命和一切。

〔古希腊〕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申辩》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古希腊〕苏格拉底《演说词》

人的一生既是连续不断的考验,对于生活谁也不能有恃无恐,一人能改恶从善,也能变好为坏。

〔古罗〕奥古斯丁《忏悔录》卷10

人生是战斗,也是过客暂时投宿的旅舍。

〔古罗马〕奥理略《自省录》

生活到底有多少安乐?或者不如问,生活到底有多少艰辛?但即使生活有好处,毕竟它也还有满足或限度。我不喜欢对人生长嘘短叹,像许多人和一些有识之士常做的那样;我也不会悔恨我已走过的人生。

因为我这样生活没有使我觉得枉来人世。

但是,我离开这个人生就像是离开旅店而不是离开家,因为自然给我们的是一个暂居的客寓,不是久居的处所。

〔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

思考于清晨,行动于白昼,饱食于日暮,就寝于夜晚——如此人生,不亦乐乎。

〔英〕布雷克《地狱的格言》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英〕萧伯纳 转引自《生活的思考》

人生的荣华不过是一场疯狂的胡闹,正像这种奢侈的景象在一个嚼着淡菜根的人看来一样。

我们寻欢作乐,全然是傻子的行为。我们所谄媚的、我们所举杯祝饮的那些人,也就是在年老时被我们痛骂的那些人。哪一个人不曾被人败坏也败坏过别人?哪一个人死了能够逃过他的朋友的讥斥?我怕现在在我面前跳舞的人,有一天将要把我放在他们的脚下践踏;这样的事不是不曾有过,人们对于一个没落的太阳是会闭门不纳的。

〔英〕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人生一世寿命太短暂了,为什么要把其他人犯罪的责任全由自己来担当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一人做事一人当。唯一值得遗憾的,往往由于偶然犯下一个差错,就要永生永世地赎罪。命运向人清算时,这笔债是永远还不完的。

〔英〕王尔德《灵魂的毁灭》第16章

人生,没有任何其他事物能与之相提并论。真的,当一个人在熔炼痛苦与欢乐的独特的炉火中观察生活时,他不可能在脸上加戴上玻璃防护罩。于是,无法忍受的硫磺毒焰就会把他熏得昏天黑地,使他的幻觉中充满妖魔鬼怪,梦魇不断。

某些毒药是如此难以捉摸,要掌握它们的性能就必然会中毒。某些疾病是如此希奇古怪,一个人要了解它们的症状就只好生一场病。可是,反过来,给你的奖励也是意想不到的!这时,整个世界对你来说变成了人间天堂!要窥探出爱情的奇妙而严密的逻辑和理智的感情生活,就必须观察它们在哪一点上相会合,在哪一点上分离,在哪一点上协调,在哪一点上不合拍。——这是多么难得的享乐!不管作出的牺牲有多大,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了追求任何官能的刺激,并一举成名,不论付出多高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英〕王尔德《灵魂的毁灭》第4章

一个人的灵魂本身和热情的友爱——这是一生中最赏心悦目的乐事。

〔英〕王尔德《灵魂的毁灭》

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之间,就像在昼夜之交一颗星徘徊于天边。

〔英〕拜伦《唐璜》

人生的长链不论是金铸的也好,铁打的也好,荆棘编成的也好,花朵串起来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终身难忘的某一天动手去制作那第一环,你也就根本不会过上这样的一生了。

〔英〕狄更斯《远大前程》第9章

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他在一阵剧烈的痛苦中意识到他的妻子和他都不过是这世上匆匆而过的旅客。他是一个45岁的人了,45岁!再过5年就50岁了。然后60岁,70岁,然后就完蛋了。我的天呀,人是如此地靠不住啊。

〔英〕劳伦斯《虹》

没有欢乐的人生岂不等于没有油的油灯?

〔英〕司各特《海贼》

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

〔美〕马克·吐温《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

像我这种类型的人,一生中主要的东西,正是在于他所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样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者所经受的是什么。

〔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自述》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美〕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人生如棋局,精于预测者必握胜机。

〔美〕巴克斯顿《随笔》

道路是艰巨的,但是,它是多么美好啊!

目标是困难的,但是它是多么伟大啊!

〔法〕戴高乐《戴高乐言论集·1958年6月13日电视广播演说》

目标已经在望,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遭受一些痛苦是值得的。在这以后,我们将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和变得更有力,然而,生活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法〕戴高乐《戴高乐言论集·1959年1月30日电视广播演说》

过早地获得人生经验有时会在孩子的不很清楚的理智里形成一具可怕的天平,这些可怜的小灵魂就拿这具天平来衡量上帝。

〔法〕雨果《笑面人》第1部

人生,可并不总是快乐的。

〔法〕莫泊桑《一生》

人生一世往往会有这样一些时候,他有时是实实在在地活着,有时又像没有感情的顽石一样,只知道忠于职守,疲于奔命,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生活又像虚荣心一样虚无飘渺。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东方奇观·一弹解千愁》

有人说:“人生再没比爱情的重复更令人厌倦的了,”这句话要是不错,那么整个人生的重复不是更可厌吗?那简直会教人发疯。——克利斯朵夫竭力不去想它,既然要活下去就不能想,而他是要活下去。

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教人非常痛苦:为了内疚,为了潜在的、压制不了的、求生的本能,而不愿意认清自己的面目!明知世界上没有安慰可言,他就自己创造安慰。明知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他偏创造生活的意义。

……人就是这么可怜……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人生往往有些决定终身的时间,好似电灯在大都市的夜里突然亮起来一样,永恒的火焰在昏黑的灵魂中燃着了。只要一颗灵魂中跳出一点火星,就能把灵火带给那个期待着的灵魂。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难堪的幻梦。

〔法〕阿·德·缪塞《勿以爱情为戏》

人们在大海中间遇到的巨大暗流,很像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变。

宿命、偶然、天意,名字不同又何妨?

〔法〕阿·德·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人可以在四堵墙中间,不离开躺在上面消磨生命的长躺椅,也可以过着惊涛骇浪般热情的生活。

〔法〕巴尔扎克《舒昂党人》第3章

我从少年时代起就看到了在人世间引起那么多灾难的谬误和弊端。随着年岁增长,阅历丰富,我日益确信人们的盲目和恶意,确信人们迷信的毫无意义,确信用不公道的办法来管理他们是不公道的。这样一来,虽然我从来没有和世人密切联系,我却能和智慧的所罗门一起说,我看见过——而我在看见的时候,可以说,是带着惊骇和愤怒的心情的——到处是无法无天,而在司法审判中,贪赃枉法行为竟这样猖狂:甚至那些被提升出来主持正义审判的人也变成了最坏的罪犯,而以虚伪偷偷代替了真理。

我看见过世间充满那样多的恶意,甚至最完美的德行和最纯洁的善良行为都难免受诽谤者所中伤。

我看见过,现在也到处可以看见许多不幸的人没有任何罪过和根据而遭受迫害和不公平的压迫,我看到过对于他们的不幸谁也无动于衷,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肯来援助他们的慈悲的庇护者。悲天悯人的正直人士的眼泪,被这个世界的富豪和强者如此残暴地压迫着的人们的不幸,像激起所罗门那样的激起了我对生活这样憎恶和蔑视,以致我和他一样地认为死者的命运比活人的命运更幸福;而且认为未生的人比生在如此不幸的重负下受苦的人幸福千百倍。

〔法〕梅叶《遗书》第1卷序言

人的一生可以同植物的一年相比。

春天,花开满园:有的花儿结果,有的花儿萎谢,大部分花儿在夏季来到之前没有结果就枯萎凋零了。这不正是人生童年时期的鲜明写照吗!

夏天,园里呈现出另一派美景,树上挂满果实,一些果子硕大丰满,而大部分果子却枯瘪坠落。这不正是人生壮年时期的写照吗!

秋天,园里又呈现出美丽的景象:果子成熟了,这是人生处于成年时期并以其有益的贡献而出类拔萃的幸福时刻的背景。

最后,初冬,园里还有几棵可以使人赏心悦目的果树:树上还依稀地挂着一些果子,这好像是一些年长者,在一生中做过多次实验、仔细观察了实验的结果以后,又以其充沛的精力来热情、清晰、精确地报告他们的工作。

〔法〕圣西门《生平自述》第2部分

在所有动物中,最完善、最幸福、最长寿的是人。因此我们不应为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短促而诧异和叹息,相反,我们应该为人生的幸福和生命的持久而诧异和庆幸。

〔法〕伏尔泰 转引自《时间与人生》

人生每多失望,能把思想寄托在高贵的性格、纯洁的感情和幸福的境界上,也就大可自慰了。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如果我不尽力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存的话,我总觉得活着是很荒谬的事。

〔法〕萨特《理智之年》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也只是一个为着这生存本身的不断的斗争,并且明知最后还是要在这斗争中失败。

使他们经得起这一艰苦斗争的,虽也是贪生,却更是怕死;可是死总是站在后台,无可避免,并且是随时可走到前台来的。——生命本身就是满布暗礁和漩涡的海洋。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对人生的乐观都基于外界事物的有规律性的循环往复。

昼夜的轮流,四季的迭代,开花与结实,以及其他按时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事物,使我们能够和应该享受它们,这些实是尘世生活的原动力。

〔德〕歌德《歌德自传》第3部

人生道路上的奥秘,不会而且也无法被揭示出来。

在罪恶的岩石上每一个旅行者都不免要摔跤子。

〔德〕歌德《格言和感想录》

然而,人生归根结底,严肃到讨厌的地步。

如若没有慷慨激昂与滑稽可笑的互相结合,人生简直无法忍受。

〔德〕海涅《思想·勒格朗集》第11章

所谓人生就是一场梦幻,唯有贤明的人才能做出美梦。

〔德〕席勒《菲悠斯科之乱》

人生就是追求幸福。人企求什么,就得到什么。

当人把自己的动物肉体存在的规律看作自己生命的规律的时候,他就会看到以死亡和痛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恶。

只有当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的时候,他才会看到死亡和痛苦。

死亡和痛苦,像一群吓人的东西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把他赶到一条为他开启的、服从理性规律、表现在爱中的人生道路上去。死亡和痛苦只是人违背自己的生命规律的行为。

对于遵守自己的规律生活的人来讲,既没有死亡,也没有痛苦。

〔俄〕托尔斯泰《论生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人生并不是以金钱为对象,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群。

〔俄〕普希金《暴风雨》

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立刻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俄〕列夫·托尔斯泰转引自《外国名言一千句》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具有一个固定的目标”,他有一次这样告诉我。“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方针,生活便不是生活。”他劝我选定一个生活的目标,使我的生活不致浪费。

我当时还异常年轻,不能够寻到一个目标;然而在他的劝告之下已经有一种含糊不定的“善良的”东西在我的心里觉醒起来了,虽然我还不能够说出那“善良的”东西会是什么。

〔俄〕克鲁泡特金《我的自传·侍从学校》

人生里面有些瞬间,也有些情感……,那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

〔俄〕屠格涅夫《贵族之家》

有两种人:一种人苟且偷安,另一种人过着真正的生活。对于前一种人说来,浮生若梦,如果他们在柔软温暖的床上做这场梦,他们就认为十分满足了。

对于那另一种人、真正的人说来,生活是丰功伟绩,如果跟外部顺利的环境不发生冲突而能完成丰功伟绩,那是幸福,在自愿忍受贫困和苦难的条件下,那也应该是幸福,确确实实是幸福,不过附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一个人必须在内心直观或者在绝对生活的自觉中消灭自己的我,然后再在绝对生活中获得它。可是,为达到这种内心净化的境界起见,必须经过许多斗争,忍受许多痛苦,并且对于这内心净化说来,全力奔赴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合乎标准的人却很少。每一个人都有幼年时期,或者是精神和大自然不自觉的和谐一致的时期,由于和谐一致的结果,在他看来,生活是幸福,虽然他并不意识到这幸福。幼年时期之后是青年时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因而也是犯罪的时期。

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蹉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

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

〔俄〕高尔基《高尔基论儿童文学》

人生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叫做青春期,即生命的“增长时期”。第二个叫做成年期,即成就的时期,它可以提供完满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它本身可称为完满的时期,因为除了成年人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够提供任何东西。第三个叫做老年。第四个叫做衰老……。

对第一个时期没有人会有疑问,每个聪明人都同意,它持续到25岁;因为直到这时,我们的灵魂主要是给肉体以成长和美,这时人身上发生了许多大的变化,而理性的部分还没有完全分离;理性虽然正在建立,但在这个时期之前,有某些东西如果没有成年人的指导是不能做的。

第二个时期是我们一生的真正顶峰,与已发生的时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且不管哲学家和医生对它写过什么东西,只叙述我自己的论点,我认为,在大多数人(对自然现象的所有判断可以也应该以他们为基础)中,这个时期持续20年。

这个论点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倘若我们的拱门的顶点是在35岁,那么所讨论的这个时期上升的阶段与下降的阶段应该一样长;这种成长和衰退可能像拱门的支撑顶点,可分辨出轻微的弯曲。我们有这种弯曲,生命的全盛时期是在45岁完成的。

青春期持续25年,攀登到生命的全盛时期,然后走下坡路,即继全盛时期之后的时期,这样的时期到70岁结束。

但是青春期并不始于生命的开端,而是8个月之后;我们的本性渴望成长,在衰退面前犹豫不前(因为天生的热量已减少,力量很小,湿气稀薄无论是在数量还在质量上都是如此,所以不易蒸发和消耗),度过老年时期,我们的生命或多或少还可以继续10年。这个时期叫做衰老期。我们看到柏拉图的衰老——我们可以相信他具有最好的生命力——他活了81岁,像是证实图利在《论老年》中所说的话。

我认为,倘若基督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再活上他的生命力允许他存在的一段时间,他会在81岁把自己的凡体变成永恒之躯。

〔意〕但丁《宴会》

莫在祖先的帐中沉睡。世界在前进,要与它一起前进。

〔意〕吉岛西坡·马志尼 转引自《智慧的锦囊》

真正能够应付并主宰其生活问题的人,只有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别人也能受益。

〔奥地利〕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人不能在他的历史中表现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大河,由于急流本身的冲击力,在从前没有水流的地方,冲刷出崭新的意料不到的河道。

〔印度〕泰戈尔《戈拉》

冷淡猜疑毁坏友谊,粗卤愚蠢毁坏幸福,久客不归毁坏爱情,酗酒毁坏羞恶之心,粗心大意毁坏田地,好施舍不勤勉把财产花光。

〔印度〕泰戈尔《五卷书》

没有比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更为空虚的了。抱着错误的人生观,前途有如风前的蜡烛。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五十章》

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愚莫大焉。

(战国)荀况《荀子·强国》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

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战国)庄周《庄子·骈拇》

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第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而后动。性之害也。

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

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

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

故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周易·上经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十二首》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以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晋)陶渊明《饮酒十二首》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晋)陆机《君子行》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唐)杜甫《哀江头》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盃。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亡,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唐)慧能《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宋)苏轼《浣溪沙》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襄州凤凰山乾明广禅师,上堂:“日头东畔出,月向西边没。来去急如梭,催人成白骨。山僧有一法,堪称保命术。

生死不相干,打破精魂窟。咄!咄!是何物?不是众生,不是佛。

参!”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6

人生以后,无善、恶在有善、恶中,善在恶中,体在用中,遂有善中之善、善中之恶,恶中之善、恶中之恶,从此万析,难可视缕。

无善无恶乃至善也,有善可为,即兼恶德矣。然圣人容人为此恶德者,欲以捄天下已甚之偏恶也,因而有已甚之偏善。仲尼不为已甚,而亦其捄也。

教之立也,杀三赦一;教之行也,杀一赦三;充类致尽,则全杀全赦。圣人知全杀即全赦之不可训又不必言也,故明公理以教之。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又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心主即心包络,不用心而用心包络。人生后,心附意识以为用,而不生灭心在生灭心中,此亦一证也。手足疡者,意之所到,痛即到焉,则意与觉知,分而合者也。医以心藏神、肾藏精、肝藏魂,脾藏魄,而神为性,精为命,皆气贯人而生者也,此后天托形而分者也。

生生而灵者,先天之心寓之矣。清气生浊气,浊气奉清气,而反为所累,此死之喻,所以欲人空尽之,而后复先天之初也。要无为者至善,而不能不有为,故复见先天之君,以用臣使之官,则为即无为、恶统于善,而无善、恶矣。

(明)方以智《东西均·颠倒》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

(明)洪应明《菜根谭》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清)曹雪芹《红楼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甚么荣幸。

郭沫若《漆园史游梁》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郭沫若《蔡文姬》序

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

林语堂《人生像一首诗》

我想饮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义,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得着这河源滚滚不绝的灌溉,然后人生能畅茂向荣。

林语堂《翦拂集大荒集·子见南子》

人生究有何种意义,何等价值,这个问题曾费尽了西方哲学家许多心思,错综纠纷,终未能予以全般之解释,——这是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的天然结果,目的论盖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连同蚊虫和窒扶斯菌在内,都是为了人类的福利而产生的。因为这个人生太痛苦,太惨愁,殆无法创设一完善之解答以满足人类的自尊心。

目的论因是又转移到第二个人生,这个现世的尘俗的生命因是被看作下一世生命的准备。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曩时,启蒙的学童所习诵的第一首诗即为下面的一首: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一首小诗不独表现诗的情感,它同时表现着人生的“至善至德”的概念。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理想是浸透于此种情感中的。

这一种人生的理想既不是怀着极大野心,也不是玄妙而不可思议,它是无尚的真理,我还得说它是放着异彩的淳朴的理想,只有脚踏实地的中国精神始能领悟之。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人生的标准在吾们是一种种族的思想,无言辞可表,无庸予以定义,亦无庸申述理由。

这个人生的标准本能地引导吾们怀疑都市文化而导乡村文化,并将此种理想输入艺术,生活的艺术与文化的艺术;使吾们嫌恶宗教,玩玩佛学而从不十分接受其逻辑的结论;使吾们憎厌机械天才。这种本能的信任生命,赋予吾们一种强有力的共通意识以观察人生千变万化的变迁,与智识上的盈千累万的困难问题,这些吾们粗鲁地忽略过去了。

它使吾们观察人生沉着而完整,没有过大的歪曲评价,它教导吾们几种简单的智慧,如尊敬长老,爱乐家庭生活,容忍性的束缚与忧愁生活。它使吾们着重几种普通道德像忍耐、勤俭、谦恭、和平。

它阻止狂想的过激学理的发展而使人类不致为思想所奴役。它给我们价值的意识而教导我们接受人生的物质的与精神的优点。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在思想上行为上怎样尽了力,一切智识的最终目的为人类的幸福。

而吾们总想法使吾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快乐,无论命运的变迁若何。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人生天地间,

各自有秉赋;

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

蹉跎悔岐路。

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

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一切学术也都是要更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5卷

重在义务,不仅有益自身,且须有益于人群,始不辜负此人生。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6卷

人之生本禽兽也,进化而已耳。人所以食禽兽者,岂不曰,彼愚而我知也,彼弱而我强也。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1卷

人生之价值,视其事业而不在年寿。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2卷

人生最可诅咒的永恒流变一跃而为人生最高贵的意义与价值。

宗白华《艺境·歌德之人生启示》

人生是向着远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努力。

宗白华《艺境·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原本是人生的诅咒,那不停息的追求,现在却变成了人生最高的印记。人生的矛盾痛苦罪过在其中,人生之得救也由于此。

宗白华《艺境·歌德之人生启示》

人生

理性的光,

情绪的海,

白云流空,便是思想片片。

是自然伟大么?

是人生伟大呢!

宗白华《艺境·流云》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刻刻创造新生活。

李大钊《李大钊选集》

人之生也,一切苦恼,环集厥躬,匆匆百年,黄粱梦冷,无强弱,无智愚,无贫富,无贵贱,无男女,生老病死,苦海沉沦,必至末日,忏悔始有解脱之期。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文豪》

故人生多福在能通人我。

其能侍奉人、供养人者亦是福。如父之慈、子之孝皆是,故有婴孩,有耄老,即一家之福。范仲淹为秀才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忧天下之忧,此即其心之大通,此即其生之多福矣。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论中国心理学》

不通人生,则无以读中国之文史。能读文史,始乃得为中国之通人。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略论中国史学》

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我不信世界上有快乐的两字。

郁达夫《茑萝集》自序

人生如大海,出海愈远,然后愈感得其浩淼无边。昨日仅窥见了复杂世相之一角,则瞿然自以为得之,今日既由一角而几几及见全面,这才嗒然自失,觉得终究还是井底之蛙。倘不肯即此自满,又不甘到此止步,那么,如何由此更进,使我之认识,自平面而进于立体,这是紧要的一关。

能不能胜利地过这一关呢?不敢说一定能够,但也不甘愿说一定无望。事在人为。

茅盾《回顾》

其实哪一个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过颠踬?哪一个不曾憧憬那神圣的自由的快乐的境界?不过人生的路途就是这个样子,抱怨没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飞也只是一个梦想。人生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还需要现实的方法去处理。偶然作个白昼梦,想入非非,任想象去驰骋,获得一时的慰安,当然亦无不可,但是这究竟只是一时有效的镇定剂,可以暂时止痛,但不根本治疗。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梁实秋《梁实秋怀人丛录·谈徐志摩》

然则人道所为,皆背苦而趋乐,必有所乐,始名为善,彰彰明矣。故曰善恶以苦乐之广狭分也。

然宜知一群之中,必彼苦而后此乐,抑己苦而后人乐者,皆非极盛之世。极盛之世,人量各足,无取挹注,于斯之时,乐即为善,苦即为恶,故曰善恶视苦乐也。

严复《天演论·导言十八》

只有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饭,才能获得人生的真价。

冼星海 转引自《名人格言》

用快乐与赞美、积极而负责的心情去面对世界,我们的人生才会显出它真正的意义。

罗兰《罗兰小语》

所谓高质量人生,其实就是平衡不断遭到破坏和重建。

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并无价值。

王朝闻《文艺论集》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以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谈美开场话》

世间人有生来是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这演与看的分别主要地在如何在安顿自我上面见出。演戏要安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抬出来,使我成为推动机器的枢纽,在这世界中产生变化,就在这产生变化上实现自我;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旁边,始终维持着一个观照者的地位,吸纳这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使它们在眼中成为可欣赏的图画,就在这变化图画的欣赏上面实现自我。因为有这个分别,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

打起算盘来,双方各有盈亏;演戏人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为着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

能人与能出,“得其环中”与“超以象外”,是势难兼顾的。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看戏与演戏》

我想人生不可解而可解,不可究诘而可究诘。离开了人的观点,或从天文学的观点,或从生物学的观点,人生只是宇宙文化中的一粒微尘而已。

但是取了人的观点,就有了个范围,定了个趋向。

叶圣陶《叶圣陶·佩弦的死讯》

中国人生,便由此得了努力的目标,以送其毕生精力,而精神上若有所寄托。如我夙昔所说,宗教都以人生之慰安捦勉为事;那么,这便恰好形成一宗教的替代品了。

盖人生意味最忌浅薄,浅薄了,便牢拢不住人类生命,而使其甘心送他的一生。

饮食男女,名位权利,固为人所贪求;然而太浅近了。事事为自己打算,固亦人之恒情;然而太狭小了。

在浅近狭小中混来混去,有时要感到乏味的。特别是生命力强的人,要求亦高;他很容易看不上这些,而偏对于相反一面——如贞洁禁欲,慷慨牺牲——感觉有味。权利欲所以不如义务感之意味深厚,可能引发更强生命力出来,表见更大成就者,亦正为此。

这种情形,是原于人的生命本具有相反之两面:一面是从躯壳起念之倾向;又一面是倾向于超躯壳或反躯壳。两面中间,则更有复杂无尽之变化。宗教正是代表后一倾向。

其所以具有稳定人生之伟大作用者,就为它超越现实,超越躯壳,不使人生局于浅近狭小而止。生命力强的人,得其陶养而稳定,庸众亦随之而各安其生。中国之家庭伦理,所以成一宗教替代品者,亦即为它融合人我泯忘躯壳,虽不离现实而拓远一步,使人从较深较大处寻取人生意义。它实在是那两面中间变化之一种。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上一篇:男女 下一篇:世界名言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