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
书籍:古语词今用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4:27:3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四川辞书出版社《古语词今用词典》第332页(578字)
锱、株:古重量单位,量小,六铢为一锱,四为一两。
锱铢:喻琐碎、微小。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在谈到君主立功成名时,提出了四个条件:天时,人心,技能,权位。掌握了天时,即使不花多大力气,庄稼自然生长;得到了人心,就是不加监督,民众也会自然勉励;有了技能,虽不急切求成,事情也会迅速成功;有了权势地位,虽不追求功名,也会获得好名声。一尺长的木材,立于高山之上,则可下临千仞深涧,不是它自身有多高,而是它所处地位高。“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古一钧三十斤。千钧之重,有船载则可浮于水上;锱铢微小之物,没有船载就会沉没),这不是千钧轻而锱铢重,关键在于有没有依托,即有没有权势。
短小一尺之木而临千仞深涧之上,是因为它地位高:无德不肖的人能制服贤能的人,是因为他掌握了权势。(《韩非子·功名》)
今沿用本义。
钱钟书《围城·序》:“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他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中学语文》:“艺术的和谐氛围,应该是锱铢必较,毫厘不差的。”《工商快报》:“知识分子从言义到言利,是思想观点的大转变,行为方式也随之而改变,以前所谈多以经邦济世为己任,今日则要以蝇头小利而锱铢必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