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力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418页(1243字)
人们在一定时期对一定社会中某些思想、行为、事件等的评价和倾向性的态度。
它是一种反映公众意见的社会精神力量,具体表现为众多人的议论和评价倾向。舆论,就是公众的议论。
《晋书·王沉传》中说:“自古贤王,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现多指群众的言论。舆论一经形成,往往能产生重要的力量,这就是社会舆论的作用。社会舆论就其来源而言,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
社会舆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政治方面的舆论、文艺方面的舆论、宗教方面的舆论、道德行为方面的舆论等。它通常借助街谈巷议、标语口号、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手段迅速扩散。
社会舆论总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事件而产生,代表着一定社会群体的思想倾向和认识水平。人们通常把新闻媒介作为舆论的重要代表,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各种舆论的广泛传播。社会舆论在形式上具有公开性和普遍性,因而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诱导人们的行为。它常常是某种大的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先导。
通过社会舆论可以有效地动员社会势力支持或者反对某种事件、活动或行为,从而可以直接影响以至决定该事件、活动或行为的成败兴衰。由于人们的政治立场不同,或认识程度、文化素质的差异,使舆论的性质有正确或不正确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健康的或不健康的之分。因此,舆论的力量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社会舆论,能动员人们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成为法律和纪律的必要补充,是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
舆论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所起的作用是无形的,它不像法律、政策、纪律那样规范、具体。历史上,各个阶级都十分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利用舆论工具,制造有利于本阶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舆论,反对抵制不利于本阶级利益的社会舆论。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都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任务的舆论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然要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和丰富,各种议论也将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正确对待某种暂时的、非主流的消极落后现象,尤其要引导人们树立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想,树立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
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宣传工具,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与新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要求相一致的,并积极为其服务的强大的舆论力量。以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抵制、谴责和反对不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错误倾向及舆论导向,引导和动员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