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482页(674字)
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部分内容,收入《周恩来选集》下卷。
当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也正在全面开展。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形势,《报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的号召。《报告》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借鉴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明确指出,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根本目的,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地位,是全国工作的中心。由于中国的经济落后,基础薄弱,因此必须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中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否则,就不能摆脱贫困和落后,中国的革命就不能宣告成功。《报告》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提出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报告》还阐明了经济建设的唯一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周恩来指出,既要反对那种不顾生产水平,违反人民利益,大搞物质刺激的经济主义,又要反对那种对职工漠不关心,不办实事的官僚主义。《报告》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改变贫穷落后,走上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和信心,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