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99页(972字)
是国家年度财政收支的综合计划。
社会主义财政收支的绝大部分都包括在国家预算中。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它规定了国家财政各项收入的来源和数量以及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
国家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性质的国家,其国家预算的性质也不同。社会主义国家预算与资本主义国家预算具有本质的不同。(1)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而资本主义国家的预算收入则来源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2)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支出,是为人民谋福利,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资本主义的预算支出,对内服务于镇压和剥削本国人民,对外服务于掠夺和侵略别国人民。
(3)社会主义国家预算大部分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一部分用于国防事业,但那是为了保卫国家,保卫人民和维持世界和平;而资本主义的国家预算,有很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军事,目的是为了掠夺、侵略和扩张。(4)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本着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成为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国家预算,由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和无组织状态,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发生,收支平衡很难做到,虽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也加强了政府通过国家预算对经济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软弱的,有时还会造成经济的混乱。现代国家预算制度产生于13世纪以后的英国。当时,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围绕课税权问题展开了斗争。
斗争的结果是1217年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控制了政府收支的批准权。这样,英国政府就不得不把每年的收支列表交议会批准,这就是最初的国家预算。我国在清朝末年,出现了比较完备的国家预算制度。
通过颁布一系列的章程、条例,规定了预算年度、收支分类及记帐单位等事项。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最早产生于建国以前的1937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是当时关于国家预算的一个重要文献。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3月,政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等文件或规定,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国家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