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 盗 窃 偷窃 偷盗 盗窃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458页(1027字)
偷tōu 盗dào367窃qiè 偷窃tōuqè 偷盗tōudào 盗窃dàoqiè
动词。
指私下拿走别人的或公家的东西或成果,据为己有。
“偷”用于或大或小的东西;是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的常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鲁迅:《孔乙己》);“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涂在嘴唇上”(鲁迅:《野草》)。
“盗”用于重大之物,意思较重;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
例如:“盗猫的断然是我们邻居”(郭沫若:《洪波曲》);“至于慈禧的墓穴呢,盗陵的人马剥了慈禧的黄龙袍,剪取了珠饰之后,丢在路上”(秦牧:《逛东陵》)。
“窃”用于或大或小的东西: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盗”浓,意思却比“盗”轻。
例如:“此文所论,大悉窃人之说,并无个人见地”;“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
“偷窃”适用的事物范围和“偷”“窃”一致,但语意比“偷”“窃”略重;多用于书面语,所要求的宾语须是多音节词。
例如:“这帮家伙偷窃钱财、调戏妇女,无所不为”;“粮仓有个工作人员,一贯偷窃粮食”;“孔乙己没有办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鲁迅:《孔乙已》)。
“偷盗”用于一般的或贵重的财物,意思比“偷”“偷窃”重,但不如“盗”重;所要求的宾语须是多音节词或词组。例如:“你的意思是说我的部下偷盗了你的牲口?”(孙犁:《风云初记》);“宋四公、赵正等一群游民偷盗了贵族钱大王的大量不义之财”。
“盗窃”用于重大之物,特别适用于情报、机密;意思比“偷盗”和“盗”还重;所要求的宾语须是多音节词。
例如:“她潜伏下来,专门盗窃重要的经济情报”;“当然,我们绝对不允许有人打着这个幌子混水摸鱼,损公肥私,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人民日报》,1980.1.1);“至于盗窃名器,如董卓、曹操,谓之国贼”(《唐弢杂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