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 一定 定然 肯定 必然 必 定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4:35:5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25页(1468字)

必定bìdìng 一定yīdìng 定然dìngrán 肯定kēndìng384必然bìrán 必bì 定dìng

副词。

表示事理上确定如此。

“必定”强调说话人对事理的判断或推理的确凿性。例如:“兵慌乱的时期,车必定便宜一些;他只顾了想买车,好似卖骆驼是件毫无困难的事”(老舍:《骆驼祥子》);“毛病似乎是在他太老实,老实就必定吃亏,没有情理可讲”(同上书);“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定”和“定然”都强调说话人的主观分析和主观看法。“一定”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是常用词;“定然”只用于书面语,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不常用。例如:“他冷静地等待着一定要来的事”(茅盾:《腐蚀》);“我应允她一定把这件事告诉阿屈”(草明:《倾跌》);“只要我们真正地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个一个困难,取得一个个新胜利”(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老傅定然是听得懂的,瞧他的眼睛一亮,眯眯地笑了,笑得真甜”(《人民文学》,1982,4);“先生高瞻远瞩,成竹在胸,此去定然马到成功”;“她这样远来,就她来说,定然费了不少思索”(《收获》,1982.3)。

“肯定”强调确定无疑;有强烈的“断然如此,不容置疑”的语气。例如:“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必须改革,这是肯定无疑的”(《人民日报》,1979.10.10);“在我们中间,我相信,肯定有未来的鲁迅和郭沫若的”(《人民文学》,1979,4);“他肯定吃了不少苦头,但神情却是若无其事”(同上刊,1980,1)。

“必然”强调客观上或规律上会如此。例如:“可以说,语言艺术的大师必然是擅于运用比喻的”(秦牧:《艺海拾贝》);“她又舍不得一切的东西,说不定抹布也要埋在包裹里。那结果必然是走不了”(叶圣陶:《小病》)。

“必”兼有“必然”和“必定”的意思;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沈从文:《边城》);“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吃肉”(同上);“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五家堡子”(萧军:《八月的乡村》);“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必有光明的前途”。

“定”在意思上和“一定”、“定然”一致,但略为轻些;有书面语色彩,多用在书面语里修饰单音动词或“能”“要”“可”“会”“肯”等单音助动词。

例如:“他心想;一搂抱,一亲吻,定使两人的关系急趋直转,搞得火热”(柳青:《创业史》,第一卷);“校庆日返母校,定能与老同学欢聚”;“我拦阻她,还是定要卖,我也就不再坚持下去了”(鲁迅:《伤逝》)。

“肯定”可作为形容词,表示“正面的而非否定的”(如说:“问他去不去,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又可作为动词,表示“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如说:“必须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这两种用法的“肯定”,和本组其它的词没有同义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