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 惊奇 惊异 惊诧 诧异 骇异 骇然 纳罕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5:58:12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249页(1544字)

惊讶jīngyà248惊奇jīngqí 惊异jīngyì248 惊诧jīngchà248诧异chàyì 骇异hàiyì 骇然háirán 纳罕nàhǎn

形容词。

表示感到非常奇怪的。

“惊讶”“惊奇”“惊异”“惊诧”都强调使人心里吃惊。

“惊讶”含有“因觉得很奇怪而发出叹声和流露出表情”的意味,比较具体。

例如:“‘玲子,玲子,’下面忽然起了一个男人的轻微的唤声。我惊讶地掉头往窗外看去”(巴金:《窗下》);“她惊讶地想,为什么炮火连天的时候,战士们干这不相干的事情呢”(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位认识我的司机立即招呼我,惊讶地问道:‘你还没有走吗?’”(刘白羽:《红玛瑙集》);“一开门,见是她匆促转回家来,我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惊奇”突出因特殊、没有见过或超出预想之外而感到很奇怪的内心情态。例如:“‘啊!’顾涌惊奇的望着他,想在他脸上找出更多的证明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原来这么大了,竟还投有出过疹子?’他遇到了什么奇迹似的,惊奇地问”(鲁迅:《弟兄》);“那个大孩子听说坐轮船从大海里走,惊奇得张大了口,问那轮船在哪里”。“惊异”突出感到怪异、不寻常的内心状态,意思比“惊奇”“惊讶”重;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

例如:“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方志敏:《清贫》);“在她被煽动起来的愤懑情绪中还隐含着一种惊异的成分”(杨沫:《青春之歌》);“忽听人声嘈杂,自远而近,并有很多灯笼火把,使他们大为惊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惊诧”有时含怀疑的意味,意思的轻重和“惊讶”一致;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

例如:“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鲁迅:《二心集》);“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诧异”兼有“惊异”和“惊诧”的意思,轻重程度和“惊异”一致。例如:“再瞧瞧若飞同志住的房间,虽然门还虚掩着,可是门角有被捣毁的痕迹,心里更加诧异”(杨植霖等:《王若飞在狱中》);“周炳听见妈妈这样问,倒诧异起来,他用惊疑不定的眼光打量着周杨氏”(欧阳山:《三家巷》);“你也是石庄人?我很诧异”(碧野:《月亮湖》);“深更半夜,谁亮着灯在那里试验呢?我真有点儿诧异”。

“骇异”和“骇然”都含有“因奇怪得大出意外而受震惊”的意味,意思比“惊异”“诧异”又重些;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骇异”强调感到异乎寻常;“骇然”则突出感到怪异而震惊的样子,比较具体。

例如:“主人骇异地迎上前去,问他是哪里人,他口吃似地答了,主人一时糊涂的,但立刻明白了,就是那个皮贩”(柔石:《为了奴隶的母亲》);“回家住下,我自己对我的病,倒也没有什么惊奇骇异的地方”(郁达夫:《迟桂花》);“从窗口望去,骇然见一披头散发的穿着白衣服的妇女站在湖边”;“两人听得骇然,正要回答,汪处厚伪装出正颜厉色道:‘我有句声明。我娶你并不是为了经济省钱……’”(钱钟书:《围城》)。

“纳罕”强调觉得稀奇少见,含有“难以理解而纳闷”的意味,意思的轻重和“惊讶”“惊奇”“惊诧”一致;一般只作谓语。例如:“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鲁迅:《狂人日记》);“更使他们纳罕的是这班人的脸上一点惊异的表示都没有”(茅盾:《子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