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来源 滥觞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6:33:02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362页(795字)

起源qǐyuán285来源láiyuán285 滥觞lànshāng285

名词。

指(事物)发生的根源,最初发生的情况。

“起源”侧重于最初产生的根据或情况。例如:“我们觉得‘约’字的起源,大概还是绳结子,在没有文字以前,契券就是绳结”(唐兰:《中国文字学》);“这种形式的五言歌谣……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斯大林同志的语言学着作发表以前,关于文字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来源”侧重于从如何发展而来看的起初发生的基础,例如:“那时有些语言学者采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寻求语言的来源和亲属关系”(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但她问及我为什么手套又找到了时,我却讳言它们失而复得的真正来源”(蹇先艾:《乡间的悲剧》);“我们应当把‘外来词’这个术语了解作‘外语来源的词’,换句话说,只有从来源的角度来看,它是外来的”(高名凯等:《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

“滥觞”本来表示江河发源之处,现代广泛地指事物的本源和最初发生的情况;有以浅浅泛开的水只将酒杯浮起作比喻(江河发源处的水很浅)的形象色彩,又由于只用于书面语而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德·苏胥尔这种‘语言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实体’的唯心主义的论点正是结构主义者叶尔姆斯列夫的‘表达形式’(expression-form)理论的滥觞”(高名凯:《语言论》);“作为七言诗的一种滥觞,汉武帝与群臣作的《柏梁台诗》在中国诗史中有一定的意义;不过它的真伪发生了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