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因此 因而 因之 故 故此 故而 是以 是故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6:53:3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436页(2200字)

所以suǒyǐ 因此yīncǐ 因而yīn’ér 因之yīnzhī 故gù569故此gùcǐ 故而gù’ér 是以shìyǐ 是故shìgù

连词。

用在表示原因、前提的句子和表示结果、推论的句子之间,连接这两部分,表明它们相互间的因果关系。

“所以”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无特别强调的方面和特殊的意味、色彩;多同原因分句中的“因为”或“由于”呼应搭配;在原因分句有时出现在后面的情形下,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例如:“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功夫去思想”(老舍:《骆驼祥子》);“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同上);“玉生当她只是说明一件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所以只轻轻‘嗯’了一声,算是把谈话结束了”(赵树理《三里湾》);“他所以学习成绩特别好,因为平时努力,学得很踏实,学习方法对头”。

“因此”有“重复提出前面的原因或前提”的意味,即隐含“因为这样”的意思;只能出现在表示原因或前提的句子(或分句)之后,可以有“由于”、“因为”的呼应,也常可以没有;较适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同上书,第一卷);“人们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因此以为坐海船坐飞机是‘不亦快哉’!”(朱自清:《飞》)。

“因而”侧重于推导,强调存在前面的事便能够出现后面的事;在表示有前因必然有相应结果的意思上,比“所以”、“因此”要轻;只能出现在表现原因的语句后面,但是往往不需要“由于”或“因为”的呼应;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我们的党员由于原来的社会出身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不同,因而就有不同的品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早就要买把新的,可是新的买来了这把旧的怎么办?因而,他也就没急着买新的”(《十月》,1981,6)。

“因之”和“因此”意义一致;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书面语中也不多见。

例如:“路过耒阳曾稍作逗留办理公务,时间异常紧迫,因之未能前往府上拜访,很是遗憾”;“我久已想写信给你,但是我恐怕你与其他时髦文学家同一态度,因之总未敢提笔”(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故”强调由于前面提到的缘故,意思的轻重和“所以”一致;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较浓厚(不如“因之”浓)。

例如:“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孙中山选集》);“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故于表白意见,反为相宜”(鲁迅:《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二》);“因物薄礼菲,乃未曾面告,而卿故以诙谐相加,刻薄甚矣”(《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故此”强调前面提到的这样的事实足可使下面如此推论或产生如此结果,意思和语气比“故”重,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又带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例如:“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要筹个解决的法子”(《孙中山选集》);“古代一人耕田,劳身焦思,所得谷米至多不过供数人之食……故此古代重农工”(同上);“来时匆促出发,不少事务未及委他人代理,故此难以久留外地,一两日内便须北返”。

“故而”强调由于存在前面的缘故,后面的推论或结果自然就会产生;意思不如“故此”重,也轻于“故”“因此”等而和“因而”一致;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也较浓厚。例如:“连月来工作繁重,常日夜不息,废寝忘餐,故面体重下降较多”;“我独居已经惯了,并且身体也不见得分外强健,若一结婚,难保得旧病的不会复发,故而对这门亲事,当初是断然拒绝了的”(郁达夫:《迟桂花》)。

“是以”和“是故”突出对前面提到的前提或原因的肯定,意思的轻重和“故而”一致;都古旧而很少使用,带浓厚的书面语色彩。“是以”较强调由于前面提到的而可推出后面的;“是故”则强调前面提到的是因由。例如:“先生始终孤行己意,先则下令‘围剿’,是以有去冬直罗镇之役”(《毛泽东书信选》);“有导致中共与美国直接冲突的可能。

是以台湾问题不解决,台湾便一日有变成世界火药库的危险”(《李宗仁回忆录》);“政治腐败,军备不足,人心涣散,是故强寇侵凌而无力御侮”;“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孙中山选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