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 稀 稀稀拉拉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7:02:59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495页(578字)

稀疏xīshū 稀xī494稀稀拉拉xīxilālā

形容词。

表示(物体或声音等)各单位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大,不密。

“稀疏”强调各单位之间有较大距离,和“稠密”相反;有书面语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例如:“山上的树木是很稀疏的,枯黄的秋草,使全山就象蒙上了一大张狮子皮”(郭沫若:《革命春秋》);“这时天气微明,星光稀疏”(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上册);“枪声,渐渐稀疏了,远远地可以看到一群一群俘虏被押解着正走下战场”。

“稀”在意思上和“稀疏”一致,但不如“稀疏”明晰,没有特殊色彩;能重叠。

例如:“炮声比刚才稀一些了”;“不但台下的观众愈走愈稀,连台上的演员也陆续失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地边稀稀地种着一些大豆”。

“稀稀拉拉”强调不密的样子;意思比较具体;是口语用词,口语色彩浓厚。

例如:“十年前,我看他的头发就有点稀稀拉拉的了”;“客人来得很少,稀稀拉拉地坐在四周的长椅子上”;“已经留了半年的胡子长了有两寸多长,虽然是稀稀拉拉地,现在看来真象个‘老头队员’了”(刘流:《烈火金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