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 过失 过错 愆尤 罪愆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7:24:34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634页(924字)

罪过zuìguo 过失guòshī80过错guòcuǒ80 愆尤qiānyóu 罪愆zuìqiān

名词。

指人因不慎重周到,因疏忽或考虑失当而犯的错误。

“罪过”强调行为不当而对别人或对社会有不好的影响。

例如:“他对于疯狂患者也表极端的同情,对于自杀行为也绝不认为罪过而加以赞美”(《沫若文集》,第十卷);“你们男同志真是有味。女同志爱笑,也都成了罪过了”(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为赎对不住国家的罪过,至少必须消极的不和日本人合作”(老舍:《四世同堂》,上卷)。

“过失”侧重于因没有把握好或考虑失当而产生的错误;意思比“罪过”轻些。例如:“以为我必得走到一个使人忘却了我的……过失,也使自己忘却了自己种种痴处蠢处的地方,才能够再活下去”(沈从文:《从文自传》);“把别人过失的袋儿挂在前面,把装自己过失的袋儿挂在背后……这个人便只看见别人的过失,不见自己的过失了(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卷)。

“过错”侧重于因疏忽或不够慎重、周到而产生的错误;多用于说自己,这时含有“知道自己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意味:意思比“过失”又稍轻些。例如:“没有及时通知你来聚会,这是我的过错”;“我怎样对得起这样一个朋友,我怎样挽回我的过错呢?”(朱自清:《白采》)。

“愆尤”和“罪愆”是文言词,比较古旧,书面语色彩很浓厚,现代已极少使用,在书面语中也只是偶然一见。“愆尤”和“过失”意思一致,比“罪愆”典雅;“罪愆”则在意思上和“罪过”一致,比“愆尤”重些。例如:“经了这两次底谈话,我感到自己这十年来对这部书底读者两万人负了一种还可以赎回的愆尤”(黎锦熙:《新着国语文法·新序》);“自问对祖国对人民井无愆尤”;“我们来到中国,心里总感到有罪愆,过去给中国人民带来很大不幸”;“她重又觉得自己是负有罪愆的人,这样地卑微,这样地不足道”(叶圣陶:《微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