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68页(874字)
人的周围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刺激,这些刺激通过感官都会作用于我们,而在实际中,我们并没有对所有的刺激进行反应,这种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就是注意,它体现着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对象而离开另一对象。
它表现出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即人通常只选择对个体具有意义的外界信息,从而在头脑中进行深入加工。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对所指向的对象保持着的高度紧张性。
它表现出注意选择之后对与之干扰的刺激的抑制,从而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应。注意的集中性可以用心理努力的程度来表示,注意的集中程度不同,心理努力的程度就不同,人们消耗在活动中的心理能量也就不一样。
关于注意在人的心理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科学心理学建立的早期,普遍认为注意在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结构主义心理学家冯特认为注意是知觉的一个部分,知觉由于注意而获得对外物的清晰概念。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则把注意和意识联系在一起,认为注意是意识的选择功能。
以后,随着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出现与兴起,注意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忽视。行为主义认为注意是心灵主义的概念,它否定注意的存在;格式塔心理学则用神经系统中“场的力量”的概念代替注意,同样排斥注意问题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种种要求,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注意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5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有关注意的研究再次受到重视。如,1958年布劳德本特提出选择性注意的过滤器理论,1960年至1964年,特雷斯曼提出注意的衰减理论,1963年特雷斯曼和J·多伊奇及D·多伊奇又提出反应选择理论,以及1969年莫瑞对注意的实质和特征的分析等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认知的信息加工论,更加强调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注意的参加,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都将成为不可能。目前,对注意的重视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区别于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