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概念的发展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21页(885字)
数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中数量关系的反映。
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活动的参加。关于数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吕静,1984),数概念的发生始于辨数,其后是认数,最后是点数。这是因为,辨数是对两个数目的物体的整体比较,只要笼统知觉就能掌握认数需要认清物体所包容的确切数目,因而难度增加;点数时不仅需要掌握基数和序数,而且要求口数相应、次序稳定,无疑其难度更大。还有人对儿童进行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许智权,1981、1982),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过程是计数→取物→比较→运算→读写。
1979年,对3岁~7岁儿童数概念的研究发现,其计数能力也表现出类似的发展次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物体总数。而且发现,儿童早期数概念的发生需要具体实物和动手这种视觉和运动觉的综合活动,其后,大约5岁左右的儿童则主要凭视觉活动、5岁多的儿童可凭表象来掌握数概念,大约5岁~6岁幼儿可运用数词进行运算。林崇德于1980年提出,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掌握包括,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他认为儿童最初的数概念是跟具体事物分不开的,要想从具体的物体集合中分化出物体的数量来,需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两种信号系统的复杂的暂时性联系。他提出数概念的发展在学龄前期表现为4级水平:Ⅰ.口头数数;Ⅱ.给物说数(点数实物,然后说出整数);Ⅲ.按数取物;Ⅳ.掌握数概念。其中,2岁~3岁和5岁~6岁分别是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1981年林崇德又对小学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提出新的指标,包括对直观的依赖性、对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对数顺序和大小的认识、数的组成以及对数概念的扩充和定义的展开,并相应地总结出5级运算水平。1984年沈家鲜等对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做出总结,认为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数概念的广度、深度、准确度和熟练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数概念的发展是非直线式的而是起伏的、波浪式的发展;数概念的发展有极大的个别差异,这与环境、教学条件是分不开的;数概念发展的顺序总的体现为:整数→小数→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