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45页(675字)
个性的组织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体系。
不同的个性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一般来讲,个性是由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系统等5个基本方面组成。
1.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形成一种环状结构,它们的独特结合形成了人各不相同的、稳定的、独特的特征。2.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不同成分。个性倾向性反映人的活动的积极性特点,它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同时也受诸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信念、理想等动机内容的制约。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保持着人和客观现实的联系。没有心理过程就谈不上个性心理。4.心理状态是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对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有着影响作用。它是个性心理特征存在的直接状态,是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过渡环节。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认识成分,以及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情感成分和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意志成分。由于自我意识能够使人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以他能对各种心理成分进行调节和控制,使个性诸成分成为完整的结构系统。
这种结构是个性的广义结构,狭义的结构仅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