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318页(717字)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中的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教育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既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应用统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通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来更准确地掌握教育情况。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统计的分析与处理,为制定教育规划、政策,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为确定工作方案、检查教育效果、强化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教育统计学分为两大类:1.描述性统计学,即研究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
2.推断统计学,即利用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法做出决策。教育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相伴生的。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有关统计学的专着《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自此,教育统计学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美国的大学先后开设了心理与统计课程,并出版了教材。
比如,心理学家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于1925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家加勒特的《心理学与教育中的统计法》于1926年出版等等。
这些教材的内容大部分属于描述统计。
20世纪40年代以后,瑟斯顿等人在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影响下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的智力,从此,教育统计学进入了以推断统计为主要内容的阶段。中国在辛亥革命以后引入了教育统计学,并设为大学教育系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必修课。
学科专着有薛鸿志于1925年出版的《教育统计法》,朱君毅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统计学》,沈有乾于1946年出版的《教育统计学讲话》。当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实验统计学的发展,教育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其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