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0:42:1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327页(804字)

【生卒】:1130—1200

【介绍】:

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由于生于福建,故人称其学派为“闽学”。一生从事教育达50年之久。

曾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制定白鹿洞学规;后又修复湖南岳麓书院;建台州筑夷精舍、建阳沧州精舍,进行讲学,门徒遍布全国各地。他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1.在教育目的上,提倡“明天理,灭人欲”。

将“三纲五常”、人伦关系说成是“天理”,是治道之根本,认为修身是封建统治者齐家治国的出发点和基础。认为“天理”与“人欲”同存于人性之中,相互对立,需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变化气质”,逐步达到“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他的观点与注重实用学问与农业技术等的事功学派相对立。

2.在儿童教育理论方面。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把儿童教育和青年教育作为一个统一过程来考察的人。他将人一生的教育分为“大学”和“小学”两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尤其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儿童灌输封建道德观念和训练儿童的封建道德行为习惯。他采集有关忠君、孝亲、事长、守节、治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故事等,编成儿童道德教育用书,题为《小学》,颇为流传。

3.在大学教育方面,他认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穷理”,即研究义理;主要途径是熟读“五经”。

他依据其“知先于行”的知行观,将《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大学教育的次序。4.创造了“朱子读书法”六条:“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5.强调修身。尤其重视“慎独”“节情”和“忍”的修养功夫,强调培养人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的主张。他一生着述甚多,涉及文、史、哲等领域,在教育方面有重大影响的有《童蒙须知》、《小学》、《近思录》、《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

上一篇:胡瑗 下一篇:郑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