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示范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22:29:5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01页(563字)

教育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英勇事迹影响学生的方法。

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某种道德标准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重视榜样教育。孔子要求弟子见贤思齐,朱熹要求学生以圣人为楷模;夸美纽斯强调“采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人物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

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榜样有: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

2.家长和教师。3.“三好学生”。

此外,影视及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也对学生有深刻影响。进行榜样教育要遵循如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任何榜样都是社会特定时代的人,不可能尽善尽美。

不能把榜样神圣化,而应如实地介绍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事迹,让学生不会觉得高不可攀。

2.多样性原则。由于教育要求不同,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因而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去要求全体学生。

应当尽可能选取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榜样来引导学生。既有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规范的榜样,也有较低层次的道德规范的榜样;既要有成人的榜样,也要有青少年的榜样;既要有通过间接途径才能了解的榜样,也要有学生身边十分熟悉的榜样。

3.深刻性原则。即应该挖掘榜样人物、英勇事迹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因素,使之深深地印在青少年心灵之中,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机械模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