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40页(1240字)
【生卒】:约前240—前170
【介绍】:
楚人。随刘邦定天下。善于辞令,能言善辩,常为高祖出谋划策,多次以说客出使诸侯。西汉建立后,曾出使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说服赵佗接受南越王封号,臣属汉朝。
归后因功拜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祖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贾力倡“行仁义,法先圣”之说。
吕后专权,陆贾称病家居,并往来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之间,促其团结,最后铲除诸吕。文帝即位,又以太中大夫出使南越,归而寿终。
有《新语》12篇,述秦所以亡,汉所以兴及古代国家存亡之征。
把儒家的仁义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融为一体,明确提出:“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坐,杖义而强,虚无寂寞,通动无量。”(《新语·道基》)强调无为而治,视无为即有为,认为“道莫大于无为”。断定客观对象都能够被人们认识,“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同上)否定不可知论。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主张天人相分,明确指出人道不受天道支配,世道盛衰与天道无关,“世衰道亡,非天之所为也,乃国君者有所取之也。”(《新语·明诫》)天道不改,但人道却经常变易;另一方面,又认为西汉王朝的建立“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史记·陆贾列传》)批判邪变怪异之说和求神不死之道,但又有天人感应观念。哲学观点上呈现出多种相互矛盾的倾向,理论色彩较为驳杂。
陆贾在《新语·道基》中根据想象对他的理想政治做了很形象的描绘。在这个社会中,虽然有君臣,有官吏,有上下尊卑,而且“上下有差”,“尊卑相承”。
但是,这种君只是虚君。他块然无事,寂然无声;这里有官无事,官府若无人。社会有政府、法律、军队,但并不“恃坚甲利兵,深刑刻法”来维持。所以,在这个社会里,一切都顺其自然,都显得自由、恬静、和谐。老的得到休息,丁壮者从事和平劳动,他们相互关怀,相互照顾,里巷无争讼,老幼皆欢欣,社会生活宁静得“犬不夜吠,鸟不夜鸣”。它的美好超出了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后人想问津的“世外桃源”也难以与它相提并论。
这就是陆贾所描绘的至德之世。如何把这个理想变为现实,陆贾认为关键在于“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是否“闭利门”,存“道德”,行“仁义”。《新语·怀虑》只要人君寡欲无为,像舜那样治天下,顺应自然,让人民自由生息,这个至德理想社会就自然实现了。它反映了西汉初期人民经过长期战乱,要求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大家过太平生活的愿望,也是新兴地主阶级总结秦朝速亡教训,要求与民休息,借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反映。从思想渊源看,它是儒道两家的结合,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另着《楚汉春秋》,记楚汉战争事,已佚。
《汉书·艺文志》分汉赋为四派,以陆贾为一派之首,并着录其赋三篇,已佚。其生平见《史记》、《汉书》本传。
(盛广智、李炳海、何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