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傅玄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1:17:0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77页(1212字)

【生卒】:217—278

【介绍】:

字休奕。

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魏晋之际的哲学家、教育家。出身于士族官僚家庭,少年丧父,家道中落。他自幼勤奋学习,志向远大,博通古今,至中年官位显达。晋武帝时,曾任散骑常侍、驸督尉、司隶校尉等要职。他虽官位显达,但着述不辍,成为当时着名的学者,在儒学界颇受推崇。

他针对当时社会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的现实,并总结秦朝失败的教训和汉朝成功的经验,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提出了“公举贤能”,反对士族门阀把持的“九品中正”制;尊儒重教,反对玄学清谈等一系列主张。与此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对人民的普遍教化和学校教育工作。

在他看来,教育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人性的发展与完善,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与兴衰。

他指出,人性的善恶是一个日消日长的渐进过程,教育就是要消除人之恶与发展人之善。

因此,“兴国家者,莫贵夫人”,“宣德教者,莫明乎学”。他还特别指出,学校教育直接关系到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

他认为,人才的类型有九种,即德才、理才、政才、学才、武才、农才、工才、商才、辩才;而各种人才数量的培养,应依据社会客观需要而定,国家要有统一的教育计划。这一见解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关于教育的内容,主张以礼义为基础,“以礼教兴天下”。他指出,礼教与力争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将走向两种不同的境地。

选择礼义教育,国家会走向安定;鼓励恃力争功,必导致社会大乱。在道德修养方面,他强调以正心为根本。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为达到正心的目的,他要求“去私”、“无欲”和“知足”。关于学风问题,他针对当时玄学清谈之风的不良影响,提倡务本、求实和力行。他说:“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

”傅玄提出的教育观点是对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由于封建割据、社会动乱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未能付诸实践。他反对迷信谴之说。晋泰始四年(268)晋国发生水旱灾害。持有神论者断言,这是由于简慢宗庙,怠弃祭祀招来的天谴。傅玄曾上疏陈:“臣闻,圣帝明王受命,天时未必无灾,是以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惟能济之以人事耳。故洪水滔天而免沉溺,野无生草而不困匮。惟陛下圣德钦明,时小水旱,人未大饥,下祇畏之诏,求极言之意,同禹汤之罪己,侔周文之夕惕,臣伏欢喜,上便宜王事。

”(《晋书·傅玄传》)这说明水旱之灾不关人事,不信天人感应之说。显然,这里寓有天人相分的见解和无神论的内涵。傅玄虽没有无神论的理论着述,但从散在的言论中可见,他对世俗迷信,诸如占梦、相面、命禄及占星术等迷信思想,也多有所批判,不失为无神论者。《晋书》卷47有传,着作有《傅子》,原书已佚,现于《全晋文》中有辑本。

明人辑有《傅鹑觚集》。

上一篇:陆景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