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24页(1637字)
【生卒】:773—819
【介绍】:
字子厚。
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47岁时死于任所。遗留下的着作有《柳河东集》等。在教育问题上,他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关于教育目标,他针对当时官学教育的腐败,主张为革新政治培养济世利人、有真才实学的君子。
教育的内容,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本。他说:“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同时,他要求学生参读百家之言,博取众长。在他看来,五经之外,杨、墨、申、商、刑、名、纵横、释、老等各家学说,都有“韫玉”,“皆有以佐世”之用。
他十分重视人的后天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的结果,虽平常人与仲尼之间也绝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如平常人志向明确,又能努力学习,亦可变成仲尼;若仲尼失去志向,不再努力学习,也将会和平常人一样。
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独立思考,发现“有不可者而后革之”(《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究穷而不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他还认为,学习“宜求专而通、新而一”(《送易师杨君序》),“勿怪、勿杂、勿务速显”(《报表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即是说,学习应专心致志,“究穷其书”,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他还要求,学习应“多闻”、“达识”而“习于世”。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他的这些见解,一改汉唐以来“信师好古”、“考据训诂”的不良学风。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交以为师”,“以其余易其不足”(《答严厚舆论师道书》),即师生平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师应不倦地传授知识,“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教之”;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也应“果是邪?非邪?有取乎?抑其无取乎?”(《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获得知识,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处学到知识。他还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学无常师”。他说:“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师友箴》)关于选拔人才的问题,他痛斥当时科举制度的腐败,指出“交贵势,倚亲戚”,完全为豪强权势所把持。科举考试的标准,“为文辞,道今语古,角夸丽,务富厚”,仅“用文字求士”,忽视真才实学,势必埋没人才。
为此,他坚决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提出“即其辞,观其行,考其智”(《送崔子符罢举诗序》),把文辞、品行、能力统一起来考核,以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不仅有许多独到之处,而且富有革新精神。
柳宗元在无神论史上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除了坚持天的元气一元论思想,反对天命神学之外,他对道教及鬼神等迷信思想,也有所批判与否定。他对历史的发展与变化,提出“势”的论点,“势”表现的是历史运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故封建非人意也,势也。
”(《封建论》)这是在历史问题上排除天命神学的束缚,肯定了历史发展自身的必然性。他批判道教炼丹饵药,长生不死的妄说,他说:“宗元以罪大摈弃,居小州,……然犹未肯道鬼神等事。今文人乃盛誉山泽之臞者(指神仙),以为寿且神。
……又曰,饵药可以久寿,将分以见与,固小子所不欲得也。”“不为方士所惑”。(《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他否定神的存在,他说:“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此而已矣。
”(《时令论上》)认为宣扬天神目的是在于愚弄百姓,他说:“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断刑论下》)对于占卜迷信,他批判说:“卜史之害于道也多,而益于道也少,虽勿用之可也。”(《非国语上·卜》)他在宣扬无神论的同时,在思想上对佛教神学却有所推崇,反映出他认识上的局限。《旧唐书》卷160、《新唐书》卷168有传。
另着作有《柳宗元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