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72页(708字)
意谓仁义之路被阻塞,就等于是率领野兽来吃人。《孟子·滕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按:杨,指杨朱,亦称杨子。
其人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反对墨子“兼爱”和儒家伦理学说,极其重视个人生命,孟子极力抨击他的“为我”思想,称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墨,指墨翟,即墨子。
战国初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宋国人,长期居鲁。主张“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墨家与儒家学说同被称为“显学”,当时影响很大。
孟子描述战国中期社会思潮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儒家的以仁义为核心的学说受到极大冲击与挑战。
为此,孟子疾呼诛讨杨、墨,以捍卫儒家学说,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认为,杨、墨学说,邪辟荒谬,淫辞害人,“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就不能发扬,这便是邪说欺骗百姓,阻塞了仁义之路。仁义之路被阻塞,就等于是率领野兽来吃人,人与人也将互相残杀。
意谓天下将会大乱。孟子挞伐杨朱、墨翟学说,主旨在捍卫儒家道统,行仁义于天下。其论言辞激烈,充满火气;其怒力透纸背,似不可遏,表现了对信仰的坚定性。然而,全盘否定他人学说,亦未免有武断偏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