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王充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0:58:2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8页(1670字)

【生卒】:27—97

【介绍】:

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他出身于细族孤门,少年时便聪敏过人,读书日进,后到京师太学,受业于班彪。他曾任地方小吏,后罢官归里,清贫潦倒。他愤世疾俗,不肯干禄求进。

他对“世书俗说,多所不安”,于是“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论衡·自纪》)。

他“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闲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着《论衡》85篇,20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后汉书·王充传》)《论衡》不仅是一部哲学着作,也是重要的无神论文献。王充坚持反对天命神学以及两汉谶纬神学的世界观,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

他以元气论为基础,反复论述天的物质性。

他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天体,非气也”(《论衡·谈天篇》,以下只注篇名)。“天,体也,与地无异”(《变虚篇》),“天者,体也,与地同”《祀义篇》),“天之与地,皆体也”(《道虚篇》)。同时还指出:“天无口目”则“无口目之欲”;天无“万万千千手”,则不能为“万万千千物”(《自然篇》)。

这就否定了天是有意志的超自然的力以及天能主宰万物的神秘性。这也说明了天与地同样是物质的实体。他进一步提出:“天道,自然也,无为”(《谴告篇》)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万物是自然生成的。他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

”(《物势篇》)“天之行也,施气自然也,施气则万物生。”(《说日篇》)“天地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自然篇》)但是天虽然没有意志,却有它运动变化的规律,他说:“日朝出而暮入,非求之也,天道自然。”(《命禄篇》)“天道当然,人事不能却也。”(《变虚篇》)这里明确显示出“天人相分”的见解,同时也动摇了天人感应论、神学目的论以及上天谴告说等神学迷信的理论基础,并由此获得批判各种神学迷信的思想武器。在形神关系方面,他坚持的是无神论立场,他说:“精神依倚形体”,“形体坏烂,精神散亡”(《论死篇》)。“人与物同,死而精神亦灭,安能为祸害”,“死人不能为鬼”(同上)。

说明依倚于形体的精神不能独立存在,形死神灭,这就批驳了神不灭论的虚妄之说。此外,他对神仙不死之说以及术数、灾异、方术及巫术等迷信,也根据历史及经验,从事实上和理论上作出辨析与批判。

在无神论史上,王充是最具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理论的战斗的无神论者,他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关于人性的善恶,他认为,“在化不在性”,“在于教,不独在性”。即是说,不同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善恶品质。

关于人的知识、才能,也同样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指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关于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认为首先是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其次是“铨订于内”,“以心意议”,即通过“心官”的思考,达到“订其真伪,辨其实虚”的理性认识。最后还要以“效验”和“有证”去检验知识是否正确。关于学习儒家经典的问题,他批判了死守经书、拘泥师法和家法的不良学风,提倡求真求实和分析、辩难,主张“极问”、“勤力”、“博通”和“致用”。

所谓“极问”,就是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和看法,反对“信师好古”;所谓“勤力”,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必须勤奋努力,做到“专一”、“强识”和“深思”,真正理解经书的本义;所谓“博通”,就是要求学者博古通今,熟读百家之言;所谓“致用”,就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王充在汉代儒术独尊,孔学神化的历史条件下,敢于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羁绊,敢于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神学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唯物主义见解,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在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和发扬创造精神方面,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着作有《论衡》传世、《后汉书》49有传。

(傅庆升、王敏杰)

上一篇:贾逵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