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4页(972字)
【生卒】:127—200
【介绍】:
东汉经学家。
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
世称“后郑”,以区别于郑兴、郑众父子。少时家贫,曾为乡啬夫,因苦于为吏,遂入太学专攻《周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
后以山东无可从师,西入关,师事扶风马融,专攻古文经学。年40,已博通经籍,兼明古今,遂归故里,马融颇为得意,谓门徒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郑玄归后,聚徒讲学,弟子甚众,达数百人。党锢之祸起,郑玄与同郡孙嵩等40余人均遭禁锢,由此杜门谢客,深居简出,潜心治学,专力着述。郑玄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兼吸收今文经学成果,破除家法传统与门户之见,博采众长,遍注群经,成为汉代将古今文经学熔为一炉的集大成者,其说自成体系,也称“郑学”。
范晔评说其贡献曰:“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后汉书·郑玄传》)。
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等累次征召,玄皆拒而不就。北海相孔融赏识其才学为人,命高密县特立“郑公乡”,并广开门衢,使可容高车往来,号为“通德门”。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被逼随军,于途中病亡。
平生着述甚丰,达百余,他热心教育工作,传授儒家典籍三十余载,从学弟子最多时达数千人。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校注了大量儒家经典,解决了当时求学者“劳而少功”与“疑而莫正”的困难,为当时太学提供了比较完整易懂的教学用书。特别是,他对儒家经典中许多关于西周以前学制的记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一些含义不清的名词概念、缺乏条理的零散资料等加以融会贯通,断以己意,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古代学制提供了方便。他的教育思想多以经注的形式出现,在阐述和发挥儒家经典的过程中,也渗透了个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精辟见解。
平生着述甚丰,达百余万言。所注经书以《毛诗笺》(亦称《郑笺》)、《三礼注》最为精审,影响亦最着,为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三礼》所采。另撰《诗谱》三卷。又撰《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以反驳好今文公羊学的经学家何休。所作《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皆已佚。清人有袁钧《郑氏佚书》、黄奭《高密遗书》等辑本。(盛广智、王敏杰)